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探索智能新未来·助力教学新创新·推动改革新篇章”,近二十位来自国内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及核心课程做了精彩的报告,内容涵盖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经验分享,聚焦于如何系统性地构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以及如何培育优秀的教学团队,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共150多位高校老师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合影
3月22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振荣教授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防科技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毛晓光教授,广西大学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统战部部长姚作芳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梁颖,分别致欢迎辞。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防科技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毛晓光教授致辞
广西大学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统战部部长姚作芳教授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梁颖致辞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振荣教授主持
3月22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由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蒙祖强教授主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马昱春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郭耀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防科技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毛晓光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彭鑫教授,百度高校合作部高级经理赵佳明,分别从清华大学信计专业的培养理念、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实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及其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扰动、AI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百度人工智能校企合作等不同方面分享了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及产教融合的相关思考。
马昱春教授做题为“从诺贝尔奖的现象浅谈清华大学信计专业的培养理念”的大会报告
郭耀教授做题为“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实践”的大会报告
毛晓光教授做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及其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扰动”的大会报告
彭鑫教授做题为“AI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的大会报告
赵佳明做题为“百度人工智能产教融合500万AI人才培养概况”的大会报告
3月22日下午,举办了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分论坛和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分论坛。
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分论坛由广西大学科研院综合处副处长杨丽娜老师主持,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陶建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刘艳副教授,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蒙祖强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罗晓燕副教授,分别就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与赋能“四新”专业建设、大模型技术发展与思考、融合AIGC创新、机器学习教学与实训设计新思路、大模型赋能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度学习》课程教学为例、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实践教与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王万良教授做题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与赋能“四新”专业建设”的大会报告
陶建华教授做题为“大模型技术发展与思考”的大会报告
刘艳老师做题为“融合AIGC创新,机器学习教学与实训设计新思路”的大会报告
蒙祖强教授做题为“大模型赋能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度学习》课程教学为例”的大会报告
罗晓燕老师做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实践教与学”的大会报告
广西大学科研院综合处副处长杨丽娜老师主持
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论坛由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郑嘉利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袁华教授,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吴伟民教授,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杨瑞龙副教授,分别就数据库系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程序运行动画支持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与教材更新、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建设等议题做了详细的分享报告。
陈红教授做题为“数据库系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大会报告
袁华教授做题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的大会报告
吴伟民教授做题为“程序运行动画支持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与教材更新”的大会报告
杨瑞龙老师做题为“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建设”的大会报告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郑嘉利教授主持
本次大会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紧密契合了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代表们踊跃与专家互动,深入交流教学改革中的经验与挑战。大会为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搭建了一个高效的沟通与合作平台,促进了产、学、研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