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上的这些“超级材料”是中国制造的
- 2021-02-10 16:28
- 新华社
“超高温”和“超低温”并存,“超强磁场”和“超高电流”齐头并进。为了在地球上创造“人造太阳”,它必须由具有极其特殊性能的材料来承载。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中科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从零开始听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超级材料”的故事。
产生核聚变反应需要几千万摄氏度甚至上亿摄氏度,对于常规材料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是用磁力把它约束在“磁笼”里。但产生强磁场需要“超强电流”,耗电量是普通家用空调的几千甚至几万倍,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烧坏普通导体。
“超导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电阻为零的材料。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避免导体发热,实现“人造太阳”的长期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表示,当中国开始开发“人造太阳”时,超导技术被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他们从国外购买超导材料,其中一些国家食言不卖,而另一些国家提供高价,只卖三流产品。
“当时,该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研究经费不足。当我们遇到材料‘卡脖子’的时候,我们决定自己动手。”李建刚院士表示,在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他们在建设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过程中开发了60多项关键技术,所需超导、低温等尖端材料的90%都是在自己的工厂车间经过自己的努力和逐步试制的。
从超导材料、超导接头、超导接线到大型磁体系统,经过大约20年的不断努力,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世界先进的超导技术。“可以说,‘人造太阳’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超导材料产业20年。”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运涛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导材料出口国,并已成为“卡住”物体的主要供应商。
“几亿度的火球,烧什么烧。”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王腾博士说,“人造太阳”的腔壁材料是另一个难点。虽然有强磁场约束,但一些“不听话”的高温等离子体会逃逸,对墙体造成破坏。
“EAST初期使用石墨材料,热负荷能力达到每平方米1 MW。”王腾说,现在墙体材料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已经变成了自己开发的钨铜合金材料,热负荷能力提高到了每平方米20 MW。
不久前,外径超过11米、总重量超过400吨的极场线圈6 (PF6)在法国国际热核实验堆通过了最终验收测试。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研制的PF6是世界上最重、技术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
“我们花了六年时间独立开发PF6。没有这个艰难的过程,就不会有今天的进步。核心技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来,买不到,要不到。”宋运涛说。
从无到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科学家的精神成为支撑“人造太阳”的“核心超级物质”。
“未来的核聚变电站可能需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运行,这就需要更多更强的‘超级材料’。”李建刚院士表示,这是研制“人造太阳”最大的技术难题,也是新阶段科研人员集中攻关的方向。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