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网络“理财课程”的乱象?

  • 2021-02-18 16:41
  • 经济日报

原标题:低价利诱,无怨无悔…如何根治网络“理财班”的乱象?

"在小白投资可以学到一美元的金融经验."“只要投资九块九毛,大V就带你飞。”……开放的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平台,各种网络“金融课”广告铺天盖地,甚至很多金融从业者继续收到相关推送。

但当人们进入课程群时,会发现很多机构和个人都在打着“理财课程”的旗号作弊。有些机构在销售课程中提供低价诱导,但课程没有实质内容。课程结束前一两天,老师们就开始卖关于如何买股票和基金的课程,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购买后,很多同学发现新课程根本没开始,课程组解散,没办法投诉只能承认运气不好。一些骗子甚至打出“反传销打假”、“教理财干货”的口号,一边打着“理财学”的幌子,一边开展线下人士的诈骗活动。

面对穿着各种背心的“理财班”,监管部门、平台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共同努力遏制这种欺诈行为。

各地银行保险监管部门都针对类似的金融诈骗活动发布了消费提示,但提示有时跟不上一些“理财课程”的速度。因此,在规范监管的同时,监管机构可以引导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对支付、可疑收款人等资金流的监控,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提示客户,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损失。

2016年起,网络信息部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互联网直播服务商有认证、审核等义务。1月22日,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规范了各类科目。对此,各平台必须按照规定履行相关责任。

平台企业应该加强内容审计,但从实际业务情况来看,一些平台在发布和审计财务内容方面仍然比较宽松。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只要通过注册,发表后基本上是一路绿灯。此外,现有的网络“理财课程”大多利用社交平台进行引导或吸粉,难以识别出版主体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因此,下一步应该是加强平台的发布和财务内容的审计管理。

此外,投资者还需要加强对投资知识的学习,增强识别网络“理财课程”是否存在风险的能力。目前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在利用自己的平台对投资者进行教育,但归根结底,这些平台只能算是对投资者教育的“兼职”,很多平台还夹杂着营销任务。做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一方面要擦亮眼睛,增强对各种投资套路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要总想着“赚快钱”,要长期坚持不知道怎么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投资理念,做到知行合一。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