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路线图地方版密集发布
- 2021-08-27 17:44
- 经济参考报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地方版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路线图正在加速浮出水面。根据各地披露的“十四五”规划,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提出了力争领先、提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要求。最近密集发布了地方一级的具体实施计划。总体来看,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仍是“重头戏”。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控“两高”项目的同时,不少地方还通过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加大了正向引导。
由于不同地区在经济模式、碳排放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等方面存在差异,专家建议,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各自的达峰方案、达峰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异化、普惠性的低碳转型。在配套政策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性经济政策,引导资本和技术向绿色低碳领域流动。
地方政府加快了长期计划的出台
“十四五”是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窗口和关键时期。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分别降低13.5%和18%。
202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下大力气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根据今年各地披露的“十四五”规划,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都提出了力争领先、提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要求,部分地区甚至完成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在“2021中国货币经纪论坛”上表示,北京已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下一步将逐步实现碳中和。根据《北京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低至1.81%,2010年更是高达29.59%。
虽然时间表很明确,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具体实施方案正在加速发布。总的来说,通过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来减少碳排放仍然是“关键事件”。
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提出构建“1 1 6 9 13 3”二氧化碳排放高峰行动体系,并表示要推进重点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高峰工作,严控高能耗高污染新项目。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号文,提出要以减碳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农业结构调整,广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建设。《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指出,全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初步构建,大幅提升了全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了减污降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抢占了碳中和技术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包括上海、宁夏、天津在内的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排放达峰行动相关方案已经在制定中。
专家指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碳排放仍处于峰值阶段,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先行先试,是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动力。
“有两类地区可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一个是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电子商务相对发达的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深入推动生态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号文,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区市率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践”,“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低碳试点,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项目建设。”
杭州近日通过《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务清单》,公布首批12个低碳试点。下一步,杭州还将着力构建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试点城市、省级低碳试点县、市级低碳试点乡镇(街道、园区)和重点地区低碳零碳试点等多层次试点体系。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近期将启动一批近零碳试点示范项目。据了解,在试点项目中,将实施近零碳产业、近零碳建筑、近零碳交通、近零碳能源、近零碳生活5个示范项目,目标是推动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近零碳园区试点项目以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为目标,严格实施低碳门槛管理,推广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探索建立节能降碳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专家建议实现差异化低碳转型
由于不同地区在经济模式、碳排放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注意先行先试的方式方法。业内人士指出,不同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资源环境优势,研究确定各自的达峰方案、达峰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异化、普惠性的低碳转型。
郭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远认为,不同地区的行动计划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比如浙江、北京、上海等相对发达的省份可以重点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河北、江苏等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的省份可以强调产业绿化;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可充分发挥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四川、福建等森林覆盖率高的省份可以重点关注生态碳汇。
对于能源大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认为,将在较短时间内大幅降低煤炭消费比重,需要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的问题和挑战。
对此,董战峰建议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增大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探索立体利用土地发展清洁能源模式,同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淘汰煤炭、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等高排放产业的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加快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改变,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在配套政策方面,刘向东建议,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性经济政策,引导资金、技术流向绿色、低碳领域,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完善碳定价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增加碳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对各地在控总量、控强度、控碳排放增速等方面的分配要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用能权交易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碳配额交易额,并赋予各地方和市场主体在减碳及自主交易方面更多自主权。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