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如何提高主动融资质量和效率?

  • 2021-08-30 11:38
  • 中国青年报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巩固经济稳中向好

下半年积极财政如何提质增效

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周期过半。政策效果如何?8月27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国民经济平稳、加强、改善。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预算执行总体良好。

三组主要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财政亮点——个,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1.6亿元,同比增长21.8%;全国税收10046.1亿元,同比增长22.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676亿元,同比增长4.5%。金融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缓解市场主体压力、优化升级产业链和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备受关注。对此,《报告》提出的首要任务是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主要措施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更好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保就业、保民生是财政政策的重点

“就业优先”放在《报告》“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开头。

在支持就业方面,今年中央财政拿出567.6亿元就业补助资金预算,支持落实就业创业支持政策,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上半年,为37.5万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95.2亿元,惠及职工942.9万人。

上述政策对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上半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平均失业率为5.2%,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3.5%。

同时,今年“民生”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比如,上半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2021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补贴7800多亿元,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5%。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的水平。

下半年,民生保障仍是财政工作的重点。财政部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继续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支持解决教育、养老、医疗等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做好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资金保障工作。

有保险就有压力。《报告》再次强调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财政部表示,政府一方面要为民省钱,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民生政策财政承受能力的评估,提高民生支出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增强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针对上半年财政政策偏紧、下半年经济增长不确定的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日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高政策效率,合理把握进度

财政部表示,考虑到跨周期政策设计和调整的需要,结合项目准备,将科学安排新专项债券的发行和发行节奏,保持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上半年共发行专项债券10143亿元。

下半年,专项债对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报告》部署,适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强项目储备,推动形成今年底明年初的实物工作量;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高债券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地方政府要做好2022年地方专项债务的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重点抓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大领域。

积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国设立了地方政府举债上限,实行限额管理。近年来,地方债新限额规模逐年上升,但今年首次出现下降。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上限为4.47万亿元,这是为了给未来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留下政策空间。

坚持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是财政部近年来的重点任务之一。此前,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加,对各类新型隐性债务行为要一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终身问责;稳步化解债务存量隐患,完善常态化监测核查和监管机制,对各类债务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近些年地方债规模快速攀升,尤其是去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地方新增债券规模大幅增长超50%。地方政府债务率逼近国际警戒线区间下限,虽然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但风险仍在逐步累积。

《报告》强调,下半年财政要强化监督问责,继续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积极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强化政策跟踪问效,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

这当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在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财力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强化地方责任落实,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加强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同时,统筹做好今明两年财政政策衔接,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