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十四五”就业目标?

  • 2021-09-13 11:41
  • 经济日报

最近公布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设定了未来五年的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福祉。未来五年促进就业的蓝图已经铺开。要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就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

扩大就业容量

“十三五”期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64万人,超额完成5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2%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以内的预期控制目标。到2020年底,接受调查的城市失业率将达到5.2%。“十四五”以来,今年1-7月,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1%。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取得这些成绩的重要经验在于,我们把就业放在“六保”“六保”的首位。2020年以来,面对各种复杂因素和困难局面,中国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三大宏观政策放在一起,以跨周期调整的力量稳定了就业增长的基本态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精准滴灌保护市场主体,实施了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措施。不裁员、不裁员的企业可以获得必要的税收、金融、失业保险退费等政策支持,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及时雨”。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十四五”期间,保障服务业和民营经济长期稳定改善,从而实现扩大就业,成为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着力点。103010部署将落实在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措施上,如细化、实用的失业保险,以工代训,支持企业稳岗稳就业等。同时,在促进就业方面,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等载体建设,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型就业形态,鼓励创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和灵活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高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创新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与此同时,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民营经济的稳步增长和更好的产业结构也将有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质量。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启动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以来,截至7月底,已创造就业岗位193万个。其中,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专项行动累计创造就业机会81.67万个;大学生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共创造就业机会50.75万个。大中型企业融资创新专项行动共创造就业机会25.68万个。精益创业促就业专项行动累计创造就业机会36.49万个,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创新“小巨人”企业903家。

提高就业质量

“《规划》不仅着眼于屈高高高表示,从长期来看,制造业就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结构深度调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技术工人和技能工人持续短缺,特别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造成结构性缺口。

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作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未来五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以来,包括技能中国行动在内的多项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相继实施,成效逐步显现。

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支持企业开展员工在职培训,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工匠等群体就业培训,开展养老等生活服务行业员工专项培训,开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员工专项培训,力争实现补贴职业技能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

潘鹤林认为,大量新就业岗位来自新兴产业、创新创业,这需要劳动者不断提高技能。特别是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和即将退休的人群,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增强他们的能力。

优化就业环境

“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稳定好转,就业形势将长期保持稳定。这是我们的基本判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近日表示,我国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劳动力供需两端发生较大变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会带来挑战,促进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

促进就业离不开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定巩固提升,带动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加快,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灵活就业形式对扩大就业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7月以来,许多关于灵活就业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涉及劳动关系、权益保护、职业培训等。103010年,我们提出支持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动方案,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潘鹤林说,平台型可以鼓励。

企业发展,扩大他们的市场份额,进而扩大就业,亦可以通过推动有限劳动时间,来促进平台雇用更多的人,但要注意劳动产出问题。此外,政府应当在不增加劳动者负担的情况下给予劳动者更多保障。

在增加就业服务方面,《规划》还就发挥就业服务的促进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兜底保障职能、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效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尤其是对重点就业群体,人社部分别按照不同劳动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适应其需求的就业培训和公共服务。其中,今年以来对青年就业群体,根据他们的就业意愿,分类提供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既组织开展了行业性、专业性的招聘活动,也创新更多符合青年人特点的“直播带岗”等就业服务模式。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