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免税购物蓬勃发展 不少地方积极部署免税消费市场

  • 2021-09-13 11:43
  • 人民日报

“你买过免税商品吗?”去过海南的人都熟悉这句话。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城市免税店政策,计划在中国特色城市建设一批免税店。去年7月,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新政策,即“增额扩能”。一年多来,不仅海南的免税“金名片”越来越亮,各地开设的本地免税店也蓬勃发展。海南等地推广免税消费有哪些亮点?未来通过财税手段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有多大?记者进行了采访。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销售额一路上扬,购物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8月初,我在海口日月广场的免税店买了化妆品和首饰。这一次,我趁着生日月双积分,看到了我最喜欢的手提包。”在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记者见到了前来挑选生日礼物的“90后”消费者季晶晶。

季晶晶告诉记者,在免税店买的耳环比普通商店便宜近200元。免税店的所有商品都可以保证是正品,这也让她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感到放心。“现在海南很多护肤品的免税价格都比国外便宜,很多热门品牌都打折销售。”

“现在三亚国际免税城客流相对稳定,游客购买更多的是电子产品和香氛产品,其次是包包和饰品。”三亚国际免税城销售经理杨琳表示,近期不少国际知名品牌对海南市场更加看好,进入市场的品牌数量不断增加。部分新产品将在免税店同步销售,让游客享受更优惠的价格,有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海口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267.67亿元,监管件数3690万件,监管购物人数382.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57.2%、258.9%和156.5%。

离岛免税购物的销量一路上涨,不仅是因为促销活动多、折扣丰厚,更是因为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了消费潜力。

去年7月1日起,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新政策,调整了离岛免税购物金额、单件商品限额、离岛免税商品范围和种类。今年2月,为进一步方便游客购物,扩大政策效果,离岛免税购物新增两种提货方式,分别为离岛旅客“邮寄送达”和岛上居民“返岛领取”。

“在免税店下单时,只需扫码填写相关信息。免税城市会承担邮寄费用并寄回国内,所以你不用担心买很多东西去机场提货。”到海南旅游的上海市民许奕说。

海南当地居民也从中受益。“我对‘返岛取货’非常满意!”今年第二次离岛的荆志平告诉记者,自从海南岛免税购物开始“返岛取货”后,再也不用带着大包小包——离岛前申请服务了。离开小岛后,她会预约取货,回到小岛后,她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取货。岛上的居民享受免税购物的便利。

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岛免税企业向离岛旅客邮寄免税商品金额约12.3亿元,件数208万件,购物人数23.1万人,完成岛内居民免税商品金额约1亿元,件数12.4万件,购物人数1.3万人。据海南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邮政公司已根据海关监管要求设计了专门的寄递流程,制定

“这一套眼霜这么便宜,官网都是500多元一瓶,而这里你可以538元买两瓶。”前几天,北京市民赵明明和几个朋友去前门附近的免税商店购物,只逛了二楼,就买了很多东西。“去年我出国了,听说回国后可以到城里的免税店购物,于是赶紧约了朋友去逛逛。与全国各地机场开设的免税店相比,市内的免税店更方便。买东西后可以在附近吃个饭,然后回家。”

目前国内免税店主要有8类,分别是口岸出境免税店、口岸入境免税店、海南离岛免税店、城市免税店、交通工具免税店、外汇商品免税店、外交官免税店、船舶免税店。近年来,免税店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不仅在北京和海南,在上海、福建、山东和河南也是如此。

免税店越来越多的背后,政策在不断发力,有力支持了免税产业的发展。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免税业务政策,包括加强免税业务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免税业务政策体系,完善地方免税店政策,拓展口岸免税业务。

随着支持免税产业发展政策的加快实施,免税消费市场在很多地方已经布局。

比如,北京提出加快落实国家免税店创新政策,优化口岸和城市免税店布局,开发专为免税渠道设计的优质特产;上海提出支持免税企业在市内设立免税店,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内销商品销售区域,加快推进重点商务区离境退税店全覆盖,扩大即买即退试点范围;深圳推动在全市设立免税店,积极争取放宽服务对象、增加免税购物额度等免税政策.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与商务咨询合伙人姜开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的背景下,城市免税店已成为城市发展免税消费的重要抓手。海南的经验为城市在城市发展免税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多场所、多场景的发展也有助于实现。

免税消费市场间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为国内免税消费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应如何助力免税消费市场更好发展?

大力发展市内免税店。“发展免税店既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内外循环、良性互动的契机。目前看,我国市内免税店规模较小,发展空间还很大,应积极推动市内免税店发展,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到中国消费。”汤继强说。

进一步优化免税业相关政策。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建议,可以从免税商品范围、免税店数量、免税额度限制等方面入手,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可在免税零售渠道中引入优质本土品牌,提高国内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免税店打造成为支持国货精品、展示自主品牌的重要平台。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江凯认为,随着免税消费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端零售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配套产业的人才储备也要跟得上。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可以探索与其他国际消费城市联手共建免税购物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引进优质资本及管理人才,提升免税购物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切实发挥财税政策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

发展免税消费只是一个缩影,如今,财税政策正在切实发挥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个税缴得少了,收入增加了,消费底气就更足。”山东青岛市民王希算了笔账,“个税改革实施后,父母年过60岁的独生子女每月可享受赡养老人附加扣除2000元,1个孩子可享受子女教育附加扣除每月1000元,首套房贷每月扣除1000元,算下来每月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额多了4000元,今年我准备换套新家电。”

“2019年我国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后,月收入不足1万元的个人基本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涉及面广、受惠者多,使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为扩大消费提供了重要保障。”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博士后熊阳说。

“增值税征收范围十分广泛,具有环环抵扣、层层传导的特点。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增值税改革,比如降低增值税税率水平、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试行期末留抵退税制度等,为企业减负助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的下降,进一步刺激消费。”江凯说。

未来,面对消费升级趋势,怎样用好财税政策促消费、扩内需?

李旭红建议,除进一步优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推动免税消费市场发展外,优化增值税、消费税税制等方式都是“可选项”。从增值税看,可下调食物、基本生活品等的增值税税率,这有助于降低相关商品的价格,减少中低收入人群购物消费的税收负担。从消费税看,可考虑进一步改善其征税税目及税率,比如,增加对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产品的征税范围,动态调整对奢侈品的价格界定等。

“研究激发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还需充分把握当前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比如,近年来网络消费迅速发展,相关财税政策也应及时跟进、不断完善。”汤继强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