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交易连续“破万亿”三问:为什么成交量大的特点是可持续的?

  • 2021-09-13 11:46
  • 中国证券报

截至9月10日,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38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接近2015年连续43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的历史纪录。

本轮a股成交额连续突破万亿元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与之前的情况有何不同?

从综合机构和专家来看,机构大幅调整仓位,散户有日内交易,量化交易活跃,多方资金共同驱动交易放大。在整体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深度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市场生态持续改善,资本结构更加均衡。在此前“日量”的市场情况下,不存在场外资金配置、杠杆资金突然增加的情况。a股市场的成交中心将被抬高。

多路资金共同推高成交额

“从资金来源来看,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委托增加,部分公募基金明星爆款产品持续发行,高频量化交易规模增加,部分投资房地产基金进入股市,可能是股市成交量放大的原因。”四川金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力告诉记者。

据CICC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李秋锁介绍,近期股市的一些增量资金可能来自个人投资者。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私募基金也可能在近期增量资金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募基金、外资等机构也发挥了促进市场活动的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在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居民储蓄资金和部分房地产投资资金通过个人账户、公私募基金账户和银行理财账户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助力a股市场实现万亿美元交易。

同时,股票转让和换股的加速也是市场成交量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信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两周,中小私募机构和游资频繁减仓加仓。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师荀玉根认为,近期万亿市场交易背后,基金公募和外资机构都发生了持仓变化。“从统计数据分析,目前这两类机构基金已经逐步完成了从‘毛指数’到‘宁组合’的仓位调整。”

“巨幅易手的背后,主要是基金公募中的头寸转移、北向资金交易的放大、融资融券交易的增加、量化私募中活跃的高频交易。”TF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宋表示。

中信证券研究部高级副总裁、联席首席策略师邱翔认为,中小公司和热门赛道板块的交易较为活跃,反映出机构大幅调整仓位,散户日内交易共同推动交易放大。

被视为山脊一侧的一座山峰。从增量到存量,从散户到机构,从公募到私募,从融资融券到量化交易.在业内人士看来,交易量没有“缺席”。

市场参与者对量化投资规模的意见不一,预估数字也大相径庭。

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近期公募基金呈现股票博弈特征,量化基金对a股成交量的贡献可能有所增加。

邱翔表示,目前a股市场量化策略的换手率稳定在10%到15%,近期没有明显放大。然而,整个市场波动幅度的加大降低了杠杆

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回顾历史,成交量的大幅放大往往伴随着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某些类型基金的加速涌入,这体现在2015年杠杆基金、2020年底公募基金等此类基金的换手率大幅提升。

陈力认为,本轮高换手率与2015年最大的不同在于,2015年连续几个交易日的万亿美元换手率是由高杠杆资金触发的,而本轮高换手率的杠杆利用率较小,机构资金入市规模相对较高,因此波动较大的风险不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大量非法场外集资涌入,规模从5倍杠杆到10倍以上杠杆不等。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场外资金配置管理的严格,a股市场的资金安全性远高于2015年。

“2015年的高换手率主要受杠杆基金和基金配置的影响。现在在这轮高周转的增量基金中,公募基金、散户投资和量化投资是世界三分。”微投基金董事长李胜东表示,与此前成交额连续突破万亿元的案例类似,从指数涨跌分析来看,中小市值风格相对占优。

机构资金入市规模增加

专家认为,短期内,交易规模较高的势头有望延续,a股市场交易中心可能会抬升。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将持续推进,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不会逆转。

陈力表示,本周,a股有望延续突破万亿元的势头。市场资金流入明显,银行融资入市趋势也明显。

陈力表示,非银行机构可动用资金增加,直接导致股市资金持续涌入,金融板块和优质股往往率先获得增量资金。最近几个月,偏股型基金规模明显扩大。7月新成立的部分股票型基金份额突破1100亿,两市成交额继续突破万亿元。预计短期内股市仍将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水平。非银行机构资金充足,股市可能欢迎增量资金。高流动性将增加股市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成交额中枢逐步抬升的趋势有望延续。”李求索认为,当前持续出现万亿元级成交额的情况并非偶然,A股流通市值增长既有股票自身增值因素,还包括IPO、再融资等带来的股票供给增加、股本扩张的影响。从货币层面看,历史上A股市场的自由流通市值和货币供应量指标有一定正相关性,两者比值中长期较为稳定。“因此,在A股成交额增长背后,也有货币供应增长及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因素的支持。”

“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等政策预期下,将进一步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权益投资时代,增量资金仍将持续入场。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