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适应国家发展

  • 2022-05-06 17:10
  • 经济参考报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起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布局建设了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重大科技设施。一批重大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重点河湖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北京新机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港珠澳大桥工程等交通设施投入使用,5G网络设施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挥作用。覆盖全国的物资储存和动员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同时,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需要相比,中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应进一步适应。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需要完善,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五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以联网、网补、强链为建设重点。通过“联网”加强城乡、区域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发挥畅通“双循环”的作用;通过“打网络补丁”精准补短板,打通基础设施网络中的堵点,提高网络设施的整体和综合效益;通过“强链”,发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引领作用,推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的整合协同效应。

这五大领域和三大建设重点,将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便利要素流动、提升科技水平、改善民生、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整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融合发展水平和系统韧性,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需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于从规划到设计到竣工往往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适度超前。这就需要系统规划,统筹协调,发挥举国体制的新优势,集中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全国一盘棋,全国上下团结一致,高效有效地做好每一件事,实现“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的更好结合。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