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增贷款2.81万亿元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明显回升

  • 2022-07-12 17:24
  • 经济日报

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3和2.8个百分点。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5.17万亿元,同比多1.47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项稳增长一揽子政策的落实,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有效需求明显回升,信贷结构明显优化。6月份整体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预示宏观经济将继续复苏。

“6月份,信贷和社会融资激增,超出市场预期。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宏观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也有所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二是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加快出台,金融支持稳增长进一步发力,助推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增加;三是专项债券发行迎来历史最高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说。

置信投资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云金表示,二季度多项救市政策密集实施,对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作用明显。二季度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支持中小微贷款和居民住房贷款展期、新增1万亿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放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等政策密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有效实现了存量的稳定扩张,对信贷和社会融资的合理增长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

6月份金融数据的另一个特点是结构明显改善,体现在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回升,票据冲动缓解。王庆表示,随着经济复苏,银行风险偏好有所改善,向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贷款的意愿增强。总体来看,6月份信贷、社会融资和M2增速均有所上升,表明在政策力度和疫情缓解的共同作用下,宽信贷效应充分显现。这将为下半年的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M2的增长率仍然很高。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认为,原因在于:一是稳增长背景下,流动性充裕,信贷投放加快。4月份以来,在RRR全面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等因素影响下,市场流动性处于较为充裕的状态。银行增加信贷投放,货币衍生效应增强;二是财政支出加快。6月财政存款减少4367亿元,同比少增365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三是非标融资压力下降放缓。

在信贷结构方面,6月份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都在改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强劲反弹和票据融资的下降,反映了企业投资意愿的恢复。居民短期新增贷款同比有所增加,也反映了消费需求明显回暖。“6月新增票据融资为近14个月最低水平,冲量现象明显改善;很多地方的封闭已经解除,消费尤其是汽车消费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居民信贷也恢复到去年的水平。”王云金说道。

财政努力带来了政府债券融资的大幅增加,这也是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为促进经济运行尽快恢复正常,短期内金融数据将继续保持强势。王庆预计,国内通胀形势平稳,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的方向上保持较强的连续性,外部金融环境的收紧不会动摇“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