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二号C星启动中国海洋动态环境监测网进一步建设

  • 2020-09-22 13:57
  • 科技日报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1日13时40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成功将海阳-2 C送入预定轨道。

海洋-2 C卫星是中国海洋动态环境监测网的第二颗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在倾斜轨道运行的大型遥感卫星。入轨后将与Ocean-2 B卫星联网,将大大提高我国海洋观测的范围、效率和精度。

国家航天局负责海洋II-C卫星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自然资源部为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和第八研究院分别负责卫星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的研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场和测控系统的组织实施。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7次发射。

记者从第五研究院了解到,海洋2 D卫星发射、3星网建成后,中国将具备每小时观测世界主要海域的能力,同时能够实现亚中尺度海洋现象的观测,为海洋防灾减灾、气象、交通和科学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行走”独特的多功能卫星

Ocean-2 C卫星具有敏捷性和快速眼的特点,可以实现较高的海洋风场观测频率。与传统遥感卫星运行的太阳同步轨道相比,Ocean II C卫星的“行走位置”非常独特。在第五科学院研究小组的精心设计下,C星将沿倾斜轨道运行,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海洋观测能力。

同时卫星具有多种功能,被五所的设计者概括为“捕风、测海、学船、收集记录”。从测量全球海面风矢量和全球海面高度,到全球船舶自动识别,到接收、存储和转发全球浮标测量信息,这一系列能力受益于研究团队遵循的卫星多功能集成的发展目标。

微波散射仪、船舶识别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有效载荷在卫星上布置精巧,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舶识别系统可以测量船舶在全球海面上的位置、航向和速度,大大提高海上交通和海上安全能力;该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有效获取海上浮标信号的数据,并将浮标点测量信息统一传输到地面进行处理,通过点面结合的精确测量,大大提高了海洋预报系统的精度。

此外,Ocean II C卫星通过带太阳翼的运输方式实现了大型遥感卫星发射场的工艺优化,大大缩短了发射场的工作周期,对后续大型遥感卫星和商业卫星的工艺优化具有很好的推广和示范作用。

监控全天进行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的海洋GDP占其GDP的比重越来越大,海洋动态环境预警将带来许多可持续和可预测的好处。

例如,通过监测台风路径和强度(中心风力),HNA的安全将得到有效保证;通过监测海洋温度的变化,利用涡流可以确定渔场的位置,进而实现精确捕捞。此外,相关应用还可以为珍珠、海参等近海水产养殖提供支持。

海洋二号C卫星入轨后,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的影响,全天不间断地进行海洋动态环境监测

后续将由海阳二号的B、C、D三颗星组成的网络建成国内首个海洋动态监测网络。该系统将进一步实现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度、海面风场和海面温度等海洋动态环境要素的观测,不仅将为我国海洋产业提供重要支撑,也将有助于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