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引领中国航天“十三五”的天空创新

  • 2020-09-28 15:48
  • 科技日报

9月2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消息:田文一号成功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它已经在轨道上飞行了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公里,飞行距离约1.6亿公里。探测器系统状况良好。

2020年7月下旬实施的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的亮点远不止于此。2016年至2020年9月27日,中国共进行了140次航天发射任务,2018年和2019年航天发射次数均居世界首位。五年来,中国航天在重大项目推进、技术创新迭代、运营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重大项目进入新阶段

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首战成功。

此前,中国天宫二号航天实验室于2019年7月19日受控重返大气层,少量碎片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到目前为止,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实验室阶段的所有任务已经成功完成。

随着空间站阶段的开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了新的征程。根据计划,中国将从2021年起先后发射天空核心舱、天空实验舱和梦想实验舱,组装和建造空间站在轨基本构型,并于2022年左右完成空间站建设。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由中国自主建造和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2017年11月5日,中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第一批北斗三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联网的新时代。在过去的31个月里,中国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卫星,成功率为100%,创造了发射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新纪录,并提前6个月完成了全球星座部署。

2020年9月23日和24日,玉兔2号月球车和嫦娥4号着陆器分别完成了22月的日工作,进入月夜睡眠。此时,他们已经在月球背面度过了630个地球日,玉兔二号总共旅行了547.17米。

嫦娥四号任务始于2018年。同年5月21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中继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一颗运行在地球月球L2点光环任务轨道上的卫星。12月8日,嫦娥四号踏上探月征程,于2019年1月3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环形山预选降落区,成为全球首个软着陆月球背面并进行巡逻探测的航天器。

嫦娥四号任务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第四阶段的序幕,探月工程第三阶段将于“十三五”末结束。根据计划,中国将在2020年底前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展采样和返回月球表面的任务,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的“盘旋、下降和返回”三步目标。

新技术正在逐渐领先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集体亮相,在密集、复杂的航天任务中逐步肩负重任。中国运载火箭发展进入绿色无污染新阶段,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6年,长征7号和长征5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飞行。2017年,长征七号远程2号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出中国首个“太空快车”。2020年以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从空间站首飞和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发射任务,到即将进行的嫦娥五号和空间站舱发射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长征11号运载火箭首飞后,这几年打了10场胜仗,把51颗卫星送入轨道,同时填补了我国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空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飞后,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纪录,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完成了首次商业发射和首次低倾角圆轨道发射。此外,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计划在今年内进行首次飞行,这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能力布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火箭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重型运载火箭深入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在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组合动力飞机等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取得突破,示范和验证陆续完成。

与此同时,中国的卫星技术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9年12月27日,石角20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东方红五号卫星公共平台的首颗试飞卫星,也是目前国内技术含金量最高的卫星。“如果是东四平台让我们有实力与国际同行竞争,那么有了吴栋平台,我们就能实现从跑步到领先的转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总工程师周志成说。

2020年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轨飞行2天19小时,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圆满成功。新一代载人飞船是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的新一代航天飞机运输机,为中国载人探月和空间站运行进行了论证。它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模块化、多任务和可重用性的特点,将在未来中国近地空间和月球探测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商业航空航天的发展稳步推进

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第一年。进入“十三五”,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从破冰时的混乱走向有序,部分民营航天企业将蓝图变为现实。

2019年7月25日,北京星荣耀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私人运载火箭的零突破。

如今,许多商业航天公司在发展道路上取得了进步。蓝箭航天瞄准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航线,已成功完成多项“天缺”80吨和10吨发动机全系统热试车。北京柯灵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已成功进行了多次火箭低空飞行和垂直回收试验。长光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和天一研究所开发的商用卫星已经在太空运行,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做出了贡献。

相关部委积极营造商业航天发展环境。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燕华在2019年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上表示,国家航天局将在政策层面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也在《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延伸航天产业链,拓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应用。

面对商业的浪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的低轨道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已迈出实质性建设步伐。该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于2018年12月29日成功发射。60颗卫星的第一阶段计划于2022年联网运行,为通话、数据收集和互联网接入提供全球服务。集团部署高静一号四星网络,形成国内自主研发的首个0.5米高分辨率商用遥感卫星星座,极大提升了国内商用遥感服务能力。本集团子公司中国火箭公司研制的界龙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于2019年首次成功飞行,为利用社会资本开发新的生产方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