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雇佣更多的机器人来影响就业吗
- 2020-12-04 16:53
- 经济日报
从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对总就业的影响相对温和,结构性影响比数量性影响更重要。但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在上升,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增加。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出渐进的大规模结构转型趋势。一般来说,自动化替代不会导致就业出现明显的波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制造业长期处于岗位缺乏的状态,自动化首先替代这些岗位,对劳动力供求没有太大影响。
“小明”会写财经新闻,“智慧专员”会经营银行业务,“晶晶”会指导投寄快递.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最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莫荣研究小组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普遍有限。从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对总就业的影响相对温和,结构性影响比数量性影响更重要。但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在上升,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增加。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出渐进的大规模结构转型趋势。
智能制造行动升级
人工智能在中国的产业化效应在2016年左右开始大规模显现。2016年,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启动“智能制造”升级,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
不仅如此,人口老龄化也加强了对智力的需求。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形成也迫使企业采用智能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的说法,国内制造自动化领域取代工作岗位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高度精简、标准化和艰苦、肮脏、疲惫、危险的工作往往首先完成自动化。比如新化学材料领域就是机器人的成熟应用行业。因为污染大,基本实现了智能化,操作人员更少。
第二,行业岗位严重不足。制造企业普遍缺岗,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需要自动化来填补就业缺口,保持生产稳定。
三、提高质量和准确性的要求。调查表明,重点高科技岗位自动化率高,人工管理成本明显降低,生产效率和稳定性明显提高。
“企业自动化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岗位的减少是效率提高的结果。”莫荣认为,在短期内,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对制造业的就业影响不大。据调查,部分企业员工离职率因智能化升级改造而有所上升,但劳动力市场迅速吸纳流失员工,整体就业稳定。
东莞市是中国最早开展“机器替代”行动的城市,就业形势稳定。2018年,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查分析了53家升级智能制造的企业。结果表明,企业智力对就业人数没有显著影响。智能企业就业登记纵向对比显示,就业总量与全市就业总量基本一致,呈现平稳略有下降的趋势。
“总的来说,自动化替代不会导致就业出现明显波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造业长期处于岗位缺乏的状态,自动化首先取代了这些岗位,而没有对劳动力供求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制造业工人的离职率高,就业速度慢
“从智力的实际过程来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将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莫荣表示,目前,裁员降岗的效果仅限于提升当地岗位和设备的具体阶段,对就业的影响一般有限。部分人员冗余不会导致低端劳动力失业率突然上升。一方面,服务业有效吸收了过渡性就业。得益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自动化过程中,单个企业的员工数量减少,企业数量增加。服务业新的就业模式正在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升级是一个设备更换和产能扩张的综合过程。企业综合考虑生产经营成本,大量中小企业客观上还是需要依靠人工。调查发现,比如苏州某轮胎厂只实现了无人轮胎成型线,但如果进一步扩大智能化,对保留人工岗位就没有那么有利了。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制造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分析,随着中国制造企业增长方式和生产自动化的转变,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链,创造新工作岗位的潜力巨大。
“短期内,员额总数保持稳定,员额结构的变化逐渐增加。中长期来看,随着智力的加速发展,传统岗位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失业总量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与不同阶段各行业结合创造和减少的就业岗位数量。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早中期,仍然存在被替代的劳动力无法快速就业、失业率大幅上升的情况,需要高度重视。”莫荣说。
促进优质就业转型
研究表明,智能就业趋势将促进高质量就业的转变。随着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对就业的加速影响,技能发展、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监督服务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制度改革创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强产业就业的协调发展,形成相应的就业治理框架。
“就业转型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就业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包括就业替代和就业创造,既提高了整体就业质量,又有实现充分就业的压力。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创新应该双管齐下。今后要加强对新劳动力的智能教育和培训,也要为存量劳动力采取有效的服务措施。”莫荣认为。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智能制造战略与就业促进政策的相关性不高。许多接受自动化升级的企业希望得到系统的政策体系支持,以协调资金、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
江苏部分企业在升级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期望政府增加采购设备的财政补贴,希望相关部门协调组织成立实体,帮助企业解决机器人应用等技术问题,为智能制造提供专项“培训补贴”,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外部培训机会。
近年来,一系列宏观人才政策和战略在各地广泛出台。然而,智能产业的人才政策定位不够具体,产业的引进、培训和交流政策不够具体
与此同时,随着新的就业模式的规范化,数字平台上的就业正在模糊全职工作和自由工作的界限,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个人身份信息的劳动就业管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快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人工智能与劳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以帮助发展动能的转化和质量效率的提高。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