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预计明年正式运行

  • 2020-12-21 13:17
  • 经济参考报

一系列制度文件加速落地 发电“打头”、钢铁等多重点行业将陆续纳入

  明年全国碳市场有望正式运行

反污染斗争取得决定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12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党组会议,对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评估。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调峰和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努力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调峰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调峰”,“加快全国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高能源消费双控度”。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一系列制度文件的加快,全国碳市场将于2021年正式开始运行。作为第一个纳入的重点行业,发电企业将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钢铁、化工等其他行业也将加快纳入。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胜利

钢厂是3A级景区,可以躺着看星空,“森林票”可以抵押.走进位于福建省中山区的三明,绿色发展有很多新东西。很难想象这里粉尘污染严重,“一年吃一块砖”。

这种变化不是个案。“十三五”期间,中国先后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战役,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根据生态环境部12月18日的数据,今年1-11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2.0%,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优日数为87.9%,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1 g/m3,同比下降8.8%。

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49.4亿吨标准煤,达到50亿吨标准煤的规划控制目标;“十三五”末,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分别占能源消耗的84.3%和15.7%,比“十二五”末下降和上升3.6个百分点;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19%。

12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会议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了生态环境部的系统实施措施,提出明年要把气候变化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牢牢把碳减排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抓手, 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碳市场建设取得多项突破

作为实施二氧化碳新高峰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起点,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探索已经开始。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目前,取得了显著进展,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市碳市场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企业近3000家,累计成交4亿吨以上,累计成交90多亿元。共有2,837个关键排放单位、1,082个违规机构和11,169个自然人参与了试点碳市场。2020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碳市场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结合下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范围的需要,从2013年开始组织相关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的上报和核查,不仅覆盖发电行业,还覆盖建材、有色金属、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行业。同时,中国已成功申请自愿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机制(CCER),成为国际民航组织认可的六大合格碳减排机制之一,下一步将推动CCER作为国家碳市场抵消机制的发展。

中国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邹骥表示,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快碳市场的发展,并将其作为促进技术研发的制度支持,形成驱动排放实体采取行动的有效激励。

明年全国碳市场有望正式运行

业内人士表示,在一些省市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试点后,“十四五”将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里程碑时期,“十三五”将为全国碳市场奠定基础。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应对司司长高力透露,生态环境部将实现从试点到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从单一市场、单一行业到多行业、从交易开始到持续稳定运行的一体化。他说,发电行业已做好相关准备,“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碳市场建设,加快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其他重点行业的融入。

清华大学能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认为,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应充分考虑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尤其是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国家碳市场建设仍有许多关键任务需要落实,如制定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发展国家碳市场登记结算系统和交易系统,安排各级主管部门的人力资源,以及各级政府必要的资金支持。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王晋南建议,部门和地方责任应该紧密结合;重新审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规划;加快制定地方和部门碳峰值行动计划;制定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发展计划;研究制定中长期碳汇建设和碳中和发展规划;协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业内人士预测,作为第一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行业,发电行业的年碳排放总量将约为40亿吨。后续将纳入其他8个高耗能行业,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