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海继续在销售占比最大的华北地区补位 保险丝价格34亿

  • 2021-03-18 14:25
  • 观点地产网

在三次转世之后,郑州北龙湖12号终于落入了“忠诚的追求者”中海的手中。

3月17日上午,中海、绿城、CCCC、保利、招商局、金茂、华润、正商等8家房地产企业在河南郑州上演土地竞争“大战”。最终中海以34.2亿的熔断价和50%的升水率拿下了北龙湖东岸的家,综合房价30843元/平米。

12号地块面积约79573.3平方米,是目前北龙湖第二大居住用地。这是继南岸、北岸之后,中海在北龙湖的第三个儿子,中海成为北龙湖第二大地主,仅次于建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海似乎很爱北龙湖一带,但实际上,中海在郑州的布局并不局限于这个“水域”。

高价补仓郑州

郑州东北的龙湖,是郑州楼市“地王”最常出现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特别是中海拍摄的北龙湖12号地块最典型。2019年11月,12号地块首次出让,中海、金茂、保利、绿城四家房地产企业参与竞标,但地块以拍卖结束。到目前为止,业界对枪击事件的原因仍然有不同的看法。

据相关人士介绍,北龙湖的拍卖规则是低于拍卖底价不成交,而底价区间一般大于初始拍卖价,小于熔断价,约为熔断价的95%。如果12号站点的熔断价是32.4亿元,那么投标价应该是30.78亿元。

据了解,CCCC入主后,绿城强势回归郑州市场,决心拿下这块土地。绿城涨价到28.4亿后,就没人跟着涨价了。虽然价格超过了当时21.6亿元的初始竞价,但没有达到竞价底价,最后只能拍卖。

两个多月后,原定于2020年2月18日再次开拍,但因疫情等原因于2月4日紧急叫停,未进入竞标过程。时隔一年,12号终于迎来了新的生命,而同时开拍的11号已经转型为绿城项目,首批开盘项目已经售罄。

爱上北龙湖的中海,再次高溢价赌12号地,不是一时兴起。

与该地块相邻的13号土地由中海获得,使用权面积为72400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14743元的底价。该项目于2020年9月开业,均价28200元/平方米。视点地产新媒体给售楼处打电话时,相关人员表示,该项目拆迁率已经达到70-80%。此外,中海南岸项目也是2019年销售最快的项目之一。

从目前发售的住宅项目名单来看,整个北龙湖南岸已经进入清算阶段,剩余存量基本都是总价1000万元的大型单位。而与南岸仅一路跨越的12号地块,周边基本处于现房或交付期。

也就是说,之前在北龙湖下注的开发商,包括中海在内,已经基本进入倒计时阶段,需要及时补仓。另一方面,北龙湖的住宅供应减少。有了配套现金和人气引进的重叠效应,任何新土地的出让都会成为难得的目标。

业内人士指出,以成本控制为主的中海相对于周边豪华住宅,可能会从120平米开始,走一条“错位”的按需户型之路,快付快拆的总价低的概率很大。

华北扩储

看郑州市场,中海投了不少。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中海地产郑州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是中国海外在内地开发的第47家区域性公司,已成为中海进入中国腹地的标志性事件

2019年,中海宣布在郑州胡蝶、田健湖、月湖、北龙湖四大湖区拥有九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15.8万平方米。去年7月,该公司为郑州项目向投资者报价,平安地产向郑州中海增资1.009亿元。

此外,凭借最新的34.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来覆盖北龙湖的位置,中国海运在七年内继续渗透郑州市场。

纵观华北,包括郑州,中海的储备扩张近年来并没有减少。

根据中国海外发展此前披露的数据,2019年,包括北京、天津、济南、太原、武汉、郑州、鄂州、石家庄在内的华北地区土地储备为1825万平方米,占集团土地储备总额的28%。是其五区之首(香港除外);到2020年上半年,华北土壤储量将增加到1954.3万平方米。

2020年,中国在华北地区的海外销售贡献将达到627.05亿元,也是几大地区唯一一家超过600亿元的区域性公司。所以对于华北地区,中海也在征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去年5月13日,中海地产以22.03亿元拿下太原地块,底价8333.9元/平米,升水率72.27%。5月29日,天津河西两块地以47亿元中标;6月30日汉阳桂园地块打包144.2亿元。

9月,中海以26180元/平方米左右的底价拿下了北京市石景山北新安棚户区改造B区1608-658号土地开发项目,这是当时北京总价最高的土地。9月14日,以17.11亿元在济南拿下4块地;12月11日以17.71亿元拿下石家庄【2020】094号。

根据观点,房地产是新的

媒体不完全统计,2021年截止至今,中海也已在北京、合肥、郑州等地投资58亿元。

从中海在华北地区连连高价拿地可以窥见,一直以高利润见长的中海,骨子里还是向往规模的提升。实际上,近年来中海拿地金额排名不断上升,每年拿地金额的平均支出均超千亿元。

但增速过快始终伴随风险。业内人士提醒,“在三道红线以及集中供地政策的影响之下,房企未来拿地需要更加谨慎理性,过于激进的拿地方式并非上策。”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