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任重道远
- 2021-08-11 17:46
- 中国消费者报
图1:未成年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时长图2:未成年网民使用不同设备玩游戏的比例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话题最近再次引发热议。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如何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关注的问题。现实情况是,当代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是“网络原住民”,与互联网、网络游戏“断绝关系”是不现实的。因此,游戏企业、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防沉迷体系,为未成年人筑起保护屏障,显得尤为重要。
网游影响不容忽视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1.8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94.9%。数据显示,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在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13.2%的人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超过2小时,高于2019年的12.5%。数据呈现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现状令人担忧。
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狂热往往让家长无法理解,沉迷其中的孩子可以连续几天不吃不喝地保持清醒。在知乎,记者看到了各种关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该怎么办?”“有没有办法监控孩子玩网络游戏?”“孩子应该接触网络游戏吗?”……这些问题表明,未成年人无节制地玩网络游戏,家长深感苦恼和无奈。
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同时,家长和各行各业的焦虑也成为网络游戏的标签,成为网络游戏市场发展的痛点。据了解,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时,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就网络游戏《王者荣耀》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公益诉讼前,有167名家长因孩子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向国家相关部门写信,投诉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父母和社会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家山告诉本报记者:“过去人们常说‘游戏成瘾’和‘网瘾’没有科学依据,疾病的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批准的《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第11版将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游戏障碍”被正式归类为精神疾病,并对其判定进行了详细说明。然而,这只是初步尝试。目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真正能够治疗‘游戏障碍’的专业医疗机构寥寥无几。探索一整套系统化的医疗体系,是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防沉迷难度不断加大
如今网络游戏市场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游戏和防沉迷系统齐头并进。随着网络游戏市场的不断发展,反沉迷的力度也在一次次加大。游戏的防沉迷措施不断升级,可惜效果并不理想。
在一次采访中,北京一名初中生冉立(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玩游戏需要身份证才能注册账号。有的同学有两个账号,一个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另一个买了二手账号租了账号,或者尝试给亲戚朋友找身份证,然后再注册另一个号码。这样,如果你已经玩完了你注册的账号,换到另一个账号继续玩。还有,对于不同公司的游戏,我们会先注册账号,然后改玩。”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租用游戏账号的第三方在线平台正在蓬勃发展,至少0.5元就可以绕过未成年人保护制度,让孩子获得成人权利,包括游戏时长和成人内容。
据记者了解,自2019年10月以来,相关部门陆续要求对网络游戏进行实名认证。认证的核心是从玩家中识别出特定的未成年人群体。但是,一些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身份证登记,这使得筛查更加困难。目前,相关企业也在探索更完善的筛选方法。
未成年人不仅可以轻松找到防沉迷系统的漏洞继续玩,还可以去国外游戏平台无限制玩。他们可以通过翻墙、注册多个账号、盗取身份证号、去国外游戏平台等方式轻松逃离防沉迷系统的围堵,这些都增加了监管难度。某网络游戏评测机构工作人员章昊表示:“从内容上看,获批的游戏在内容上管理得很好,但每年能通过审核的游戏数量有限,所以一些审核不通过的游戏会选择在国外上市。孩子会想办法登录国外的游戏网站,这些游戏从内容到上线时间都无法控制。”
从目前的困难和现状可以看出,建立有效的青少年防沉迷体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允许任重道远。快速找到有效解决新出现问题的方法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
立法与监管持续升级
对于网络游戏市场,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立法上保障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特别增加了针对性条款。今年夏天,中央网信办启动“清夏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问题,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袁宁宁指出:“近年来,《网络安全法》和《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络游戏的通知》等法规已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做了专门规定。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的产品或服务,网络服务提供者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技术措施、设置相应的权限,以及在时间上进行管理。在立法保护的同时,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张浩告诉本报记者:“有关部门对于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管理十分严格。2019年有关部门就下发通知,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及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切实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积极引导家长和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事项和具体安排。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游戏国产化、精品化的审批非常严格,这从审批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最早一年有几万款报审通过,近几年每年审批通过的只有不到2000款。”
采访中,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为未成年人搭建能够有效防范网络游戏沉迷的屏障迫在眉睫。从可持续的长远角度看,游戏作为数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以各种形式存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全抛开数字娱乐。如何在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我控制与保护自我身心健康能力的同时,为他们筑牢保护屏障,才是社会最有效的防范。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