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破解防沉迷”诈骗 盯上未成年人
- 2021-09-10 11:41
- 中国青年报
13岁女孩晶晶(化名)沉迷手机游戏,经常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她因在某视频平台上评论“40元可解锁人脸识别”被骗走6000余元压岁钱。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近两年来,随着手机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不断升级,很多未成年人都想方设法解除防沉迷系统的限制,但都遇到了骗局。
破解防沉迷限制背后的骗局
去年6月17日,晶晶因为腿骨折住院。她用母亲的身份信息验证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并玩了一款流行的手机游戏。
正玩得开心,屏幕上弹出一个防沉迷系统提示,系统要求用注册人信息进行人脸识别。母亲当时不在医院,只好放弃。
在某短视频网站上,一条评论手机人脸识别的视频,“40元就能解锁人脸识别”,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加了QQ和微信,还价到30元。
对方说付款解锁。晶晶通过微信向对方转账时,系统提示账户异常。对方以“风险控制正常”为由,要求晶晶发QQ红包。
然后,对方要求提供游戏账号、密码以及绑定的身份证号和姓名。晶晶说她没有身份证号。告知需要额外118元购买解封卡,可以退款。
晶晶再次发了QQ红包后,对方要求进行人脸验证,让她购买人脸授权码。
看到晶晶犹豫不决,对方催促这是最后一步。解锁后,之前解锁卡的钱会一起返还。对方迅速发来微信群的二维码,要求她发红包支付后退出群。为了尽快解锁,她发了一个450元的红包。刚点击退出群,对方两次以补足退款金额、审核不合格为由,要求晶晶再支付1200元、1500元,并发送了实名认证截图。看到这件事已经完成,她没有多想就做了。
此后,对方以购买游戏通行证为由,向晶晶索要3000元,随后是3000元保证金。当晶晶说没钱时,对方爽快地说可以先垫付。最后晶晶说只能给30元,对方甚至同意了。
与此同时,另一方不断改变指令。最终晶晶得到对方回复,“客服承诺7天内退款”,但紧急处理需要垫付2000元。
一心想要拿回钱的晶晶给朋友发了一个红包,被告知系统延迟,要等两天。此时,她的6000元压岁钱已经浪费了。两天后,晶晶的母亲报警了。
诈骗未成年人竟成“致富经”
去年8月11日,熊等三人被无锡警方抓获。据警方通报,4个多月前,熊被拖进了一个微信群,每天群里的人都会发布“智服经”,教人如何把未成年人骗进微信号,然后卖掉牟利。
看到这个消息,他觉得“这是一种快速轻松的赚钱方式”,于是告诉了两名大学生,其中三人开始在各大游戏论坛的帖子下留言,谎称可以帮助未成年人解除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未成年人一旦加了好友,他们首先向对方收取5-20元不等的手续费,让对方说出微信号和密码。拿到微信号和密码后,熊等人登录微信更改密码,将微信号绑定的手机号改为自己提前购买的手机号,清空微信号中的所有内容和联系人。
之后,他们告诉受害者微信号被屏蔽了。“骗取一定数量的微信号后,我上网联系了买家。买家会对微信号进行分类,申请年限越长,微信号价格越高。”熊在接受检察官询问时表示。
据警方调查,三人先后骗取800多个微信号,骗取未成年人100多万。
“防沉迷模式是为了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而设计的,‘破解防沉迷’可能迎合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但现阶段基本不可能轻易破解防沉迷技术壁垒,这是一个亮眼的骗局。”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张紫阳说。
据张紫阳介绍,虽然某短视频网站公司监管用户发布主要视频内容,但不法分子利用视频评论区链接广告,公司缺乏有效管理措施,导致非法信息大量传播,信息网络安全隐患巨大。
今年1月6日,检察院督促短视频公司对其平台中的违法信息进行整改。同时,张紫阳电话联系了短视频网站法务部,并向该公司发出刑事风险警示函,建议其彻底清除某短视频网站平台存在的“游戏防沉迷系统”等违法信息,依法加强对发布违法信息和评论区的用户的监管。
6天后,短视频网站公司回复称,将根据检察院的提示函逐一核查清除,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目前,该公司针对“破解防沉迷”等关键词设置了温馨提示,提醒用户谨防骗局。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