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诊疗监管趋严:卖药盈利面临挑战

  • 2021-10-29 11:11
  • 证券日报

近年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催生了线上诊疗行为,助推了互联网诊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站在了资本的风口浪尖上。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健康发展,保障医疗质量安全,10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起草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为当前互联网诊疗监管提供了依据。在业内人士看来,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诊疗行业将进入强监管时代。

对此,网经社电商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表示,《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将从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职责等方面对互联网诊疗行业进行全方位监管,推动互联网诊疗行业进入高质量、规范化发展阶段。

互联网医疗电商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明确互联网医疗的边界和责任,有助于互联网医疗企业健康发展。

互联网医院资源闲置

重心将由建设转向运营

自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明确互联网医院准入管理政策以来,短短几年间已建立1600家互联网医院。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告诉记者,互联网医院太多了,但是真正的服务却很少,所以这个行业肯定会有一次洗牌。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联合卫生部门发布的《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也表明,只有极少数互联网医院能够真正实现有效、可持续的运营。

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互联网医院运行数据为例,海南省58家公立医院共建的互联网医院仅有11家,其中3家不超过20人。几乎90%的互联网医院正在建设中,但尚未投入使用。如何定位和发展互联网,避免资源闲置、效率低下或重复建设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直接击中了行业痛点:互联网医院,是实体医疗机构的第二个名称,要与实体医疗机构同时验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必须每年验证一次。

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医疗顾问王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监管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预计后续将陆续出台更多开放政策。“每年的第一次试运行,意味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重心将从建设转向运营。”

堵住“以药养医” 线上化

考验企业盈利模式

摆脱“以药养医”是当前医改的重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药品营销成为趋势,疫情防控常态化加速了互联网药品流通的趋势。然而,如何解决互联网诊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和带钱销售问题,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指出,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加强药品管理,禁止出现统一处方、补充处方等问题。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体检收入挂钩。

陈认为,《征求意见稿》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有利于提供技术服务的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思派健康发布的招股书,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来自药品福利管理(PBM)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0.9%、83.1%、91.9%及92.1%。中心科技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8.188亿元、23.52亿元和36.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0%。其中,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分别为8.09亿元、23亿元和35亿元,占总收入的90%以上。

“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大部分平台仍无法实现盈利。进入强监管时代后,平台如何寻求合适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陈对说道。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