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做足法治文章 控制网络谣言的痼疾

  • 2021-12-01 11:15
  • 北京日报

博客眼球、赚取流量、无止境的谣言已经成为人人喊打的网络公害。近日,“东莞清溪镇一位73岁的企业家娶了29岁的广西美女”的谣言在网上不胫而走。其实照片中的聚会是祖孙关系。好在他们及时澄清,涉案网友吴某因捏造、散布虚假信息、诽谤他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网络空间是亿万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绝不是法外之地。近年来,充斥着“三俗”、暴力等虚假内容的网络谣言屡禁不止,不仅污染了网络生态环境,也严重侵害了网民的个人利益。治理网络谣言痼疾,营造清正廉洁的网络空间仍需做足法治文章。

首先是从源头上管理网络平台,增加谣言的违法成本。网络谣言屡禁不止。一方面,对造谣发布网络平台的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谣言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违法犯罪的代价。据了解,很多发布谣言的平台都不止一次发布虚假消息,处理结果基本都是“一件事”。因此,监管部门应压实网络平台发布的责任,加强对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的筛选和甄别,督促网络平台加快谣言的能力和功能升级。同时,监管部门要采取雷霆手段控制网络谣言,自觉主动进行法治打击,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降低谣言犯罪的门槛,不断完善网络谣言惩罚性赔偿制度,让网络发布平台和谣言承担连带责任、办案育人。

二是畅通依法维权渠道,让维权者无忧。让谣言付出代价是维权者最迫切的需求。然而,固定证据、找律师、打官司,时间和金钱无疑成了维权的最大难题,甚至最后的成本大于收益。维权的艰难之路让许多受害者望而却步。因此,监管部门在严厉打击谣言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地以受害者的思维建立全要素、一站式维权渠道,包括投诉举报、案件调查、法律援助等流程,让受害者及时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三是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宣传教育。要控制网络谣言,就要主动出击,将法律传播贯穿整个过程,让谣言无处藏身。适时发布网络谣言治理典型案例,事前治理有所防范。同时,在谣言猖獗时,要及时抢占舆论制高点积极造谣,在谣言被造谣后,也要及时报告处理情况,公布违法犯罪活动成本。在把握互联网主动权的同时,要不断提高网民识别谣言、依法维权的能力,不轻信、不传播谣言,积极举报网络谣言,形成网络空间勇往直前的良好态势。

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自律是最大的言论自由。网络空间从来不需要法律之外的“胡说八道”狂热分子。只有做一个有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合格网络人,才能创造出一个清晰的网络空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