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消费提示 四大低价套路和特殊坑消费者

  • 2022-01-21 11:02
  • 中国消费者报

随着2022年春节的临近,商场、超市、旅行社、电商平台等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其中最直观、最常见的活动方式就是降价促销。然而,低价格并不意味着好处。一些非法经营者可能会利用低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欺骗消费者。1月2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梳理了消费者近年来反映的几个低价套路,发布消费提示,帮助消费者“避坑”。

套路一低价“问题”食品安全风险高

中国消费者协会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在农村市场开展调查体验活动,发现部分“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多采用未知原料,生产工艺不规范,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近日,有媒体发现,一些速冻食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销售的猪肉饺子中添加鸡肉,在肉丸产品中添加鸡颈膏、鸡框膏,这些都没有在包装上注明。专家表示,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掺假以次充好,会降低产品的营养质量和感官质量。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首先要检查商家是否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检查《食品经营许可证》规定的经营范围是否匹配。建议从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购买食品。其次,关注食品的标签信息,尤其是商标、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执行标准、食品生产许可证号、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等。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套路二社区团购“薅羊毛”小心假劣产品

社区团购是基于电商平台、社区等工具的消费品团购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团购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然而,社区团购的“魅力”背后,存在着商品质量差、虚假促销、低价倾销等诸多问题,其中低价低质问题最为突出。

2021年9月,杂志从社区团购电商平台中筛选出10款销量较好的低价洗衣液,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洗衣液总活性含量、规定脏布去污力两项核心指标进行检测。10个样品的总活性含量不符合行业标准(15%),最高的只有9.8%,其余9个低于5%。10个样品中有9个在脏布去污力方面不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要认真甄别、核对商家资质,了解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尽量选择信誉好、服务规范、售后有保障的团购商家,认真选择微信商家、社交平台、个人组织的微信团购群。要认真检查供货渠道和供应商资质,收货时及时检查产品质量,如肉禽产品是否经过检验检疫,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否有产品合格证等。要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消费,不要盲目囤积商品限量使用,抵制低价诱惑,避免过度囤积造成浪费。需要保留发票、电子订单、支付页面等消费凭证,以及与团购平台“群主”的聊天记录、产品宣传、服务承诺等,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维权。

套路三“0元购”促销暗藏猫腻

一些价格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促销比较刁钻,看似对消费者有利,实际上却是“长线钓大鱼”,用“免费”0元购买、“穗”和“随收随送”作为诱饵,诱导消费者上钩。有的是质量特别差或服务质量缩水的不合格产品;有些产品是免费赠送的,但是使用这个产品需要额外付费。有些人申请了贷款或安装

2021年1月27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五星街道分会接到消费者袁女士的投诉,称她在购物时,看到商家在推广免费学习机,于是袁女士得到了一台,但收到后,商家要求她将学习卡充值2499元后才能使用,于是袁女士不得不向商家支付2499元。袁女士质疑这是诱导消费。经消费者组织调解,商家将全额退还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警惕商家的超低价甚至免费促销行为,仔细辨别促销的真伪,尤其是要知道是否有其他附加条件。对于分期付款,要充分了解相关规则,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理性充值,要综合考虑商家的信用度、消费者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消费需求,以“随收随给”、“高额返现”的方式诱导消费者充值。保护个人信息和个人财产,不随意填写手机号码、地址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未知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套路四不合理低价游让旅游变成“买买买”

近年来,不合理低价出行引发的强制购物、产品质量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不合理的低价游往往以团购价、零团费、免费游、旅游补贴等噱头包装,但实际上存在着损害游客利益的隐性陷阱,如大幅缩减行程、交通、餐饮住宿、行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或在签订合同时将需要支付的精彩景点排除在低价游费用之外,变相涨价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出行体验,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要放弃便宜的心理,而不仅仅是价格导向。他们应该更加关注旅行社的声誉和旅游产品的质量,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详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旅游行程和双方的违约责任。如果发现旅行社的合同不合理,一定要提前和旅行社协商,不能盲目签合同。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