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节即将画上休止符 科技奥运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 2022-02-18 15:34
- 中国网科技
2月18日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进入了最后的高潮阶段,而纵观本次比赛的筹备和开始,处处都是满满的科技范儿。“科技冬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可以说本届冬奥会充满了“黑科技”!
赛场建设升级,冬奥会打造智慧场馆
国家速滑博物馆“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的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比赛场馆。
图片:视觉中国
在建造过程中,冰带使用了多项“黑科技”。首先,根据资料显示,在“冰带”建设中应用了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智慧施工技术,节省主体结构工期两个月,减少钢材使用2800吨。此外,“冰丝带”还通过建立数字结对和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场馆运行数据采集、趋势研判、预警分析和决策的全面智能化管理。
在活动运营中,“冰丝带”和鸟巢还部署了“智能导游”应用。据介绍,这款智能应用来自迪法恩斯研发的室内视觉定位导航系统。用户只需打开AR导航应用,将摄像头对准周围环境并选择要去的目的地,系统就能直接获取当前位置的定位信息和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导航,在AR实景叠加的路线、路标、箭头指引下,帮助用户轻松找到目的地。
据了解,与其他室内定位技术相比,旷视研发的室内视觉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易于部署的特点。不需要对室内建筑环境进行二次改造,仅使用激光视觉地图采集设备采集现有环境,即可实现定位功能,具有可观的成本优势。方便用户在场馆内部快速导航,免去了不认路、拐弯抹角等诸多麻烦。
抛弃人海战术,开幕式美轮美奂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可以说是惊艳全场,“奥运五环破冰”、“瀑布流水倾泻而下”、“流沙随演员脚步变幻”.开幕式的每一幕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与14年前的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相比,这一次“鸟巢”没有采用“人群战术”,演员总数从1.5万人下降到3000人。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用科技的内容,让它空灵、饱满、空灵、浪漫”。
现实也是如此。要达到整个节目的完美效果,背后有很多技术创新。
比如这次开幕式就采用了8K地屏。有资料显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LED地屏,面积达10552平方米。其背后的技术团队BOE采用了多项8K级别分辨率的图片融合技术和光学校正算法。最后呈现出10000033601超高对比度,3840Hz超高刷新率,29900x15096超高分辨率的华丽画面。
开幕式《雪花》节目中实时捕捉与交互系统的应用,可以捕捉演员的实时位置和姿态,并渲染出相应的艺术效果,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表演的自然和灵动。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部长常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其实我们认为,在这个时代,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才能让这个开幕式在鸟巢这么大的空间里,只有3000名演员的丰富多彩。
科技有实力,防疫有保证
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赛事,安全和健康一直是所有奥运参与者的头等大事。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疫情风险,本届冬奥会运用了一系列科技手段,实现了赛事全程闭环管理。
其中有AI技术的智慧加持,用人工智能技术构筑科技抗疫防线。据介绍,例如旷视打造的“区间智能防疫系统”,可实现快速无感测温、健康验证等功能,将防疫信息检测速度从分钟级提升至秒级,全面助力闭环区域科学防疫。
在智能测温方面,在五棵松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部署了明极测温系统。据了解,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多人同时测温,最远可支持4米距离的非接触、无感测温。仅需少数工作人员即可完成大量的体温检查,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本届冬奥会还配备了专职消毒机器人,能够自适应识别物体形状,自主规划消毒轨迹,实现高效精准消毒。
高质量赛事转播,4K/8K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观众无法亲自观看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表演。以前大家可能会有点失落,但现在4K/8K播科技全面投入其中,努力将最真实的现场画面传递到千家万户的屏幕上。
据介绍,8K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人眼真实”的超高清技术,分辨率是2k显示器的16倍。同时还在量化、帧率、色域等方面进行了全维度的提升,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
此外,据了解,作为赛事主要转播方,央视还正式推出AI手语主播,AI手语主播不仅可以报道新闻,还可以进行赛事手语直播,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手指等动作进行手语播报,便于残障人士收看赛事报道。
比赛质量不单靠人,猎豹系统“出圈”
“‘感谢猎豹’让犯规无处逃脱”,这是网友的一句热评。在2月7日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参赛选手之间多次出现碰撞和意外。最终裁判员回看视频系统,认定中国选手任子威夺冠。猎豹系统火热“出圈”。
什么是“猎豹”?据资料显示,它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专门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它移速可以达到每秒25米,约等于时速90公里,可以灵活和随意地捕捉速滑比赛中的各种场面,帮助裁判对于赛事中一些争议判罚提供更多的回放素材,提高判罚的准确率。
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科技应用投入到比赛判罚中,例如在网球赛场的鹰眼系统,可以精准判断网球落地点位以及是否出界;在足球赛场上,新兴加入的VAR系统,帮助裁判清晰回放争议判罚。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进步,赛场上不只有运动员之间的比拼,也是科技力量的展现。
训练保障革新,提升竞技水平
冬奥会由于夏季酷暑和场地因素等诸多限制,很难保证运动员一年四季都能够处于良好的训练环境。为此,一系列技术创新“迎难而上”,帮助运动员克服现实不利因素,科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
例如据央视新闻报道,位于河北保定的涞源国家跳台滑雪科研训练基地,建有世界最大、中国首座跳台滑雪风洞实验室。运动员在这里可以接受从助滑、起跳到飞跃的全过程训练。
据媒体报道,风洞实验室在水平、11度角、32度角,可分别训练运动员助滑阶段阻力测量、起跳瞬间左右脚受力情况和双脚蹬地力的均匀性,锻炼运动员在空中保持最佳姿态和驾驭雪板飞行的平衡能力。基本上一天一次训练课,四个小时的训练量,抵得上运动员一个星期的训练,效率非常高。
“黑科技”加持,休息好状态才更好
冬奥会竞技水准高,比赛跨度间隔长,如何确保运动员在冬奥村获得良好的休息,保持高竞技状态。为此,诸多“黑科技”应用其中。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运动员公寓中,每套户内都装备了独立空调系统跟新风系统,即使在不开窗情况下,也可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此外,智能温度调节系统、智能红外感应、可视对讲等十余种功能,均可通过房间内控制器进行统一操作。
此外,据介绍本次公寓中还配备了智能床,智能床功能强大,只需要通过遥控设置到适合的睡觉角度,床垫中的记忆棉和智能传感器就能为运动员们提供按摩等服务。如果睡姿不舒服,运动员打呼噜,智能床还能帮助调整头部高度进行缓解,这也是历届冬奥会首次装备上“智能床”。
低碳环保,绿色冬奥
在全球碳中和共识下,本届冬奥会也秉承“绿色冬奥”的办会理念。
在场馆上,本次“冰丝带”启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据了解,相比传统制冷方式,制冰能效可提升30%,经过研究人员测算,二氧化碳制冰系统每年可以节省约180万度电量。
在交通上,氢燃料电池车的使用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亮点之一。据介绍,冬奥会期间,212辆“100%国产”氢燃料电池客车通过5座“100%绿氢”加氢站提供加氢服务,预计可实现每辆车每千米0.28升的节油效益,总节油量约9.6吨,实现每辆车每千米0.75千克的减碳效益,总碳减排量约30吨。
示意图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冬奥还实施了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电输入北京。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
在运动员们的比拼不断刷新记录之余,赛场内外的科技较量同样为观众带来了惊喜。此时,虽然冰雪盛会即将画上休止符,但冬奥科技大赛精彩才刚刚开始……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