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季预售只送当季货 谨防网上商品预售陷阱
- 2022-04-18 11:25
- 中国消费者报
网上商品预售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子商务形式之一,是经营者和消费者实现双赢的创新模式。但虚假寄包、删单、长时间不发货的行为日益增多,网络商品预售的陷阱需要引起重视。近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网络商品预售陷阱。
“存款”陷阱。预售模式是消费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时需要向商家支付一定的定金,然后网购平台在统一的日期支付尾款。同时,消费者通过商家和平台提前支付定金,可以获得不少优惠。但往往是因为预售商品等待时间长,商家缺货或延迟发货的现象,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收到商品。同时,消费者还需要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日前,家住遂昌的包先生在网购平台购买某品牌服装时,支付了100元定金。后来他又陆续通过预售定金模式购买了十余件物品,后来发现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但预售的部分物品是“定金”模式,导致无法退款。
“时间”陷阱。一些季节性商品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往往呈下降趋势。商家可以抓住季节性商品价格由高到低的“时间差”,通过在非旺季发布商品预售,然后在当季发货,来谋取经营利润。2021年10月,遂昌的徐在一家水果店购买草莓时,发现网上预售的草莓比水果店的便宜,性价比高,于是不远千里到网购平台购买。同年11月中旬,徐终于收到了10月份网购的草莓,但此时的草莓在当地水果店价格更低,品相更好。这种“时间差”是网络运营商盈利的方式之一。
“供给”陷阱。一方面,网购生鲜由于价格便宜、方便快捷,往往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商家在销售页面上提供的单价是通过称重计算的,毛重往往是以净重的价格买的。大部分消费者不会重复,导致“缺斤短两”的欺诈行为;另一方面,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鞋袜等预售商品时,经营者使用样品在网上销售,实际上并没有商品库存。通过订单数量来决定是否通过代工厂加工也是欺诈行为。日前,遂昌消保委接到多起投诉举报。消费者在网购平台购买某品牌大衣的预售商品时,承诺7天内发货,但过了一个月换季需求减少后才收到。这个网商只是利用了供求变化带来的差价来盈利。这种“供差”也是网商盈利的方式之一。
对此,遂昌消保委提醒消费者,网上预售商品应尽量选择正规平台和信誉度高的卖家;货比三家;注意保留网购交易信息,如产品宣传图片、产品订购页面、聊天记录、物流记录等,作为维权证据。一旦遇到纠纷,要及时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