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应用卫星遥感监测夏粮分布:空间分辨率可达30米
- 2022-04-19 11:17
- 光明日报
日前,在一片碧绿的麦田里,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气象技术人员正忙着测量小麦种植面积,为冬小麦分布卫星遥感监测评估采集测试样本。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省、市、县气象部门联手,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冬小麦分布情况进行监测评估,监测产品的空间分辨率可达30米。
“这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粮食产量气象预报面临的‘作物分布数据不精确’的问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研究员张明伟介绍,这一业务产品不仅包括区域内冬小麦分布监测图、各行政区划冬小麦种植面积统计,还包括两年多的冬小麦分布趋势年度分析报告等“动态产品”。该产品将为今年中夏粮食产量预测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业务和粮食产量气象预报的核心是评估气象条件是否适合作物生长,因此需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作物种植面积的分布等信息。”张明伟介绍,此前,一方面气象部门已开发出各类网格化气象要素数据产品,另一方面农作物分布数据仍依赖于以行政单位为单位的统计数据(通常最小的“图斑”在县级),后者的空间分辨率远低于前者,影响了预报的准确性和灾情评估的精细化。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以高芬6号卫星为例。作为我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高分卫星,不仅分辨率高(对地观测能力可达2m),还能有效反映作物类型等特有的光谱特征,如小麦套种大豆等。
气象部门在多源卫星数据综合应用和作物生长关键参数反演方面积累了一些技术。在此基础上,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了卫星遥感监测评估冬小麦分布的业务管理办法。在该组织下,国家、省、市、县四级业务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工作,完成了样本采集、遥感识别和监测分析,形成了遥感监测业务产品和分析报告,最终为气象部门大宗粮食产量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
作为一项新业务,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张明伟介绍,比如一些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容易受到云雨影响,光学遥感数据的应用受到限制。下一步,气象部门将继续努力融合多卫星数据,逐步提高雷达卫星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
未来,气象部门将逐步建立玉米、水稻、大豆和主产区特色农作物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业务,推动建立国外主要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业务,为构建“三全球”气象业务新格局提供支撑。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