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体系”足以缓解芯片困境

  • 2020-09-15 10:08
  • 环球时报

9月15日是美国开始对华为芯片实施全面“禁产”的日子。从那天起,TSMC等芯片制造商将不再能够向华为提供芯片,这对华为的高端手机是一个明显的打击。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通用数据中心,采用先进的“中文系统”足以缓解甚至基本避免高端芯片“卡在脖子”的影响。

5月15日,为了压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加强出口管制,并要求TSMC停止接受华为的新订单。接受的订单将在9月15日之前装运,后续订单的出口需要美国的许可。8月17日,美国对华为的打击继续升级。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当天晚上宣布了华为禁令的新“升级版”。此次升级后,除非有特殊许可,否则任何基于美国软件或技术开发生产的芯片都不得提供给华为。据悉,华为海思(Huawei HiSilicon)将在未来几天内包装一架飞往台湾的货运专机,并在14日之前将订购的所有芯片运回。

芯片“停产”将如何影响中国高科技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倪光南8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新创黄埔论坛”上表示,中国信息产业与美国有一定差距,但总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大。他说,缺点主要在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大型基础软件。如果能整合国内资源,利用好人才和市场优势,“这些短板用不了多久就能突破。”

“美国的霸权行为当然会对中国造成损害,但我们采用先进的系统设计,通过实现高度的软硬件协同,可以大大降低对单个芯片的要求。”14日,在接受专访时,倪光南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实践表明,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关键”)和通用数据中心,采用先进的“中国系统”足以缓解甚至基本避免上述芯片“卡在脖子里”的影响。

倪光南告诉记者,传统的信息技术系统确实依赖于单个芯片的高性能,因而也依赖于高工艺的芯片制造工艺。比如在金融、电信行业占据垄断地位的大型业务系统和生产系统,都是美国的“IOE”系统,由IBM、Intel的高性能CPU、Oracle大型数据库软件、EMC高端存储组成。每个系统只用少量的CPU(大概几十到几百),所以单个芯片的性能很重要。“如果你无法摆脱这种传统制度的束缚,你就会被美国的上述制裁牢牢地卡在脖子上。”

据媒体报道,8日的论坛上,倪光南表示,依靠国内现有技术,仍然可以生产14nm或28nm技术的芯片。虽然7nm和5nm的先进工艺芯片短期内做不出来,但实际上这只能影响手机业务,因为大部分科技产品14nm和28nm的芯片已经绰绰有余了。

“幸运的是,在独立自主创新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科技人员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利用软件增强硬件实现整体高性能,构建了原始的‘中国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一些关键系统。”

倪光南向记者透露,“中国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其中数据库软件具有独创的核心技术,可以将数百或数千个低端CPU芯片聚合成一个比“IOE”更大的统一超级计算能力。“这项技术在国内是独创的,国外没有见到类似的技术。对于用户来说,它与使用传统的国外系统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运行更快,但实际上,更大的

比如他说,今年6月,一家运营商率先在量产系统中使用“中国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美国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高端存储。其中2014年的12款老Intel芯片替代了两台价值1000万的进口小型机,性能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他们每天处理1000万笔交易,已经正常运行近3个月;同样,国内最大的一家央企管理系统于2016年上线,用32、4核、40纳米的老国产CPU替代多套Intel服务器,支持10.5万用户,响应时间不到2秒(用户提出的指标),稳定运行四年半。

倪光南告诉记者,权威测试报告显示,早在2017年,140款国产28nm CPU的聚合性能已经达到电信和金融的性能要求,是当时英特尔高端(白金级)8通道服务器性能的1.5倍。“这样,传统系统就可以无缝、快速地升级到‘中文系统’,这就是向后兼容的传统系统。不修改原系统,几天就能更换,十周就能上线。目前已完成30余例更换,原系统未修改。”

倪光南认为,如果中国的芯片行业继续“卡在脖子上”,在“中国体制”下,无论是常规技术的国产CPU,还是大量的老Intel CPU都可以利用,甚至可以利用现成的普通PC用CPU芯片,保证“关键”领域和一般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不受影响。“简而言之,即使中国未来几年在美国购买更少甚至不购买新的CPU芯片,也未必会对中国新基础设施的推广产生重大影响。美国人欺软怕硬企图扼杀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到头来恐怕只会舔自己脚。”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