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迟2024年量产 三年后百度汽车还能分一杯羹吗?

  • 2021-03-29 15:19
  • 汽车头条

3月24日,百度CEO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吉利合作建立的杜畿汽车首款车型将整合百度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和AI能力,最迟有望在2024年上市。

针对百度自主驾驶开放平台阿波罗的商业化规模,李彦宏也透露:“阿波罗的商业化已经开始,并且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未来很多年还会处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

不难发现,在李彦宏看来,杜畿汽车未来的卖点将集中在它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能力上,但如果将商业量产的时间节点设定在三年后,这样的产品节奏可能并没有太大优势。

落地速度稍显缓慢

杜畿汽车由百度和吉利的子公司出资,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五个板席中,只有安从辉是吉利的代表,其他四个都是百度的。

这种分布意味着杜畿汽车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司和汽车公司的合作。百度在话语权方面会占据主导地位。“百度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或许是为了避免传统合资企业中可能出现的决策和概念冲突。由此造成的低效率,吉利显然认同这种做法。”相关业内人士也肯定了这一点,但从时间上来说,相对于OEM牵头的“第二波新车”品牌,其产品的落地速度可能略慢。

类似于杜畿汽车创始时间的智基、蓝兔、极限氪的首批车型都计划在今年推出,在自主驾驶技术的感知水平上都达到了多传感器融合计算的能力。

据了解,目前自主驾驶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感知和决策上,其中,用于采集环境信息的高精度传感器和系统融合分析采集数据的能力决定了车辆的感知精度和完整性,而决策水平,尤其是对于复杂的路况,需要非常高的算法和计算能力来选择最佳的驾驶路径。

虽然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进步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上述三家公司现有的产品能力来看,通过与Mobileye、文远智星等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百度与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抢先落地“益处多多”

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快速发展的时代,抓住机遇可能已经成为造车的重点。产品越早落地,随之而来的机会就越大,技术和品牌的积累就越有效。

再看特斯拉,它进入市场较早,现阶段销量较大,不仅通过多种产品在全球多个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还通过云技术动员所有特斯拉车辆采集“高精度数字地图”和“车队学习网络”的数据,这是自主驾驶时代的关键数据储备。

在人工智能的层面上,技术迭代需要更大的产品库存基础。仅仅依靠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很难保证产品在实际道路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只有不断升级和更新,自行车在复杂环境中没有盲点的交通环境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对此,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所智能联网汽车中心主任戴一凡也认为:“对于普通私家车和乘用车,可以从驾驶辅助入手,一级和二级发展相对稳定。在安全的前提下,这种方法既可接受,又成本可控。”

不难发现,很多智能车品牌,包括志基、吉克林等,都选择了戴一凡教授所说的“硬件冗余”的设计方向,利用纯电动汽车便于远程升级的产品特性。

自动驾驶领域“强者重重”

在自主驾驶领域,虽然百度已经进入预装和量产阶段,但就自主驾驶全球掌门人Robotaxi的落地状态而言,百度可能并不遥遥领先。

到2020年6月,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测试车队已经达到1000辆的水平,测试里程已经超过2000万英里。基于研发前期投入的优势,Waymo在很多数据上都领先百度。

诚然,测试规模并不直接反映技术实力,但有了大量测试数据的反馈,厂商可以更快地改进和优化系统,更高的测试里程也可以确认企业的R&D进度和产品稳定性。

在“强”自主驾驶领域,百度可能需要更快地加快技术,从而加深技术的护城河。

目前,百度已经与约10家汽车厂商达成合作,提供“小汽车”OS、AVP(自动泊车)、AMP(自动驾驶地图平台)等技术产品,但这是一个非系统性、综合性的合作。它的自动驾驶技术,

术优化、提升的速度显然不算太快。也许正因为如此,百度才选择下场造车。借助自身主导设计的产品,百度可以植入更为完整的软件系统,为自身技术升级增速。

伴随政策的逐步试点、落地,如今的自动驾驶正沿着固态激光雷达等硬件技术发展的轨迹“奔涌而来”。尽管现阶段距离真正的、无安全员的无人驾驶仍存有距离,但从消费者角度而言,自动驾驶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多年的品牌沉淀与积累。正是如此,三年后才能推出首款车型的百度,或许不仅优势孱弱,甚至很难凭借其自动驾驶能力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