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保”和“习惯”个人信息中数据的车企应该如何自我管理?

  • 2021-08-25 11:36
  • 汽车头条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法案经过三次审议,第三稿不断加强,规定企业应当遵循最低限度必要性原则,保护个人对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提供、披露、删除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两部法规的发布已经成为智能汽车和数据处理的里程碑。

个人信息流通泛滥

在全球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趋势下,大数据产业通过整合分析相关数据,精准判断目标客户,为各大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为广大网络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此外,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为207家,较2019年底增加20家。国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市值已达16.80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51.2%,创历史新高。

显然,互联网企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初具规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泄露、跨境转移、兜售、非法使用等弊端日益凸显。

2021年5月,官方投诉平台共受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21585件,其中互联网公司17392件,基础电信公司4193件。互联网公司投诉中,个人信息保护投诉2560件,占14.7%;基础电信企业投诉中,个人信息保护案件103件,占2.5%。

最常见的投诉是用户数据泄露。据悉,仅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数据泄露事件就激增至3800多起,导致8.7亿条个人信息在黑暗互联网上被出售,7.73亿个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被盗,5.9亿中国人的简历被泄露,不仅包括姓名和电话号码,还包括身份证号、户籍、婚姻状况、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汽车用户数据谁来保护?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今年6月,大众汽车的一家供应商在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将其客户数据留在互联网上“不受保护”,导致约330万大众、奥迪车主和潜在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泄露的数据包括相关客户和潜在买家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贷款资格、社保号码等重要信息。

然而,即使面临如此巨大的信息披露风险,用户仍然无法避免个人信息的“转移”。

事实上,所有企业网站和APP主页都会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政策链接。这个链接的名字通常叫做隐私协议或隐私条款。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选择“同意”,如果选择“不同意”,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一个类似“霸王”的条款,是包括车企在内的所有企业获取用户隐私的主要途径。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直言,“中国用户往往愿意用隐私来换取便捷的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为此,《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或披露个人信息以及跨境传输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同意。很明显,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应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拒绝在地面上提供产品或服务

今年7月,“滴滴出行”App在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从全网撤下“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

当时《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没有通过,现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现进一步细化了法律责任,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的罚款。

同时,《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还强调,汽车数据处理器应依法遵守我国存储法规,加强重要数据的安全保护;落实风险评估报告制度要求,积极防范数据安全风险;落实年度报告制度要求,积极按时报送年度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和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建设的责任,特斯拉表示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将存储在中国,并承诺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特斯拉强调,汽车数据安全非常重要,统一规范管理会更多有利于智能汽车的有序长远发展。

福特汽车亦表示,已于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建立了数据中心,并将所有车辆数据存储在本地。同时,还有在国内运行了一个专门的汽车后端,用来存储汽车数据的戴姆勒,以及将会在中国运营一个本地数据中心的宝马。

显然,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信息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突破点,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也是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是互联网公司和向智能数字化转型的汽车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