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钞票容量”的频繁使用 恒大真的能在汽车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吗?

  • 2020-08-31 11:48
  • 汽车头条

几年前,跨界制造汽车非常流行。例如,五粮液、格力、戴森、索尼、苹果等中外知名企业都有参与。其中,2018年宣布进入汽车行业的恒大汽车有限公司,尽管进入得比较早,但却是最受关注的。

对于新能源,最好不要造一辆没有200亿元的车。然而,在恒大面前,200亿元只是零花钱,恒大造车的成本是200亿元的10多倍。

2019年初,恒大宣布将以9.3亿美元收购新能源汽车国能汽车51%的股份。早在2012年,新能源汽车就收购了欧洲老牌高端汽车公司萨博汽车(Saab Automobile),恒大也获得了新能源牌照。随后,恒大投资10.6亿元在中日合资的金奈新能源,持有58%的股份,金奈新能源是专注于先进动力和锂电池技术的顶级动力电池企业。恒大收购的“科技企业”包括荷兰的e-traction和英国的Protean。

因此,恒大的新能源牌照和技术已经准备就绪,下一步就是开厂准备量产。此前,有报道称,恒大分别斥资1600亿元和1200亿元在广州和沈阳建厂。庞大的开支是值得怀疑的,但要想逃避建厂是绝对不可能的。随后,恒大与博世、Mainland China、蒂森克虏伯、巴斯夫、ZF、本特利等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签约,达成合作关系。

今年8月3日,恒大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6款新产品,包括豪华D级恒驰1、B级恒驰2、大型SUV恒驰3、大型7座MPV恒驰4、A级SUV恒驰5和跨界SUV恒驰6。产品线可以说是全面的。据悉,恒大还计划在3-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据悉,恒大目前仍在开发14款新能源汽车,包括此次推出的6款产品,将于2021年实现量产。

然而,有网友说,这不是又一起“PPT造车”事件吗?毕竟,这种类似大蛋糕的事件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制造汽车和跨国品牌的新生力量中。即使大量的技术是通过花费大量的资金收集起来的,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集成。同时,制造汽车的激进方式也容易出现大规模生产汽车的一些缺点。有必要知道制造一辆好车绝对是“慢活精活”。看看索尼、苹果、戴森和其他同样不缺乏跨境汽车制造资金的企业,它们也在裁员、转型和放弃。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恒大的营业收入为45.1亿元,同比增长70%;净亏损达到24.57亿元,2019年为19.84亿元,亏损继续扩大。2020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的收入仅为500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0.1%。由此可见,恒大目前的汽车投资与获得的回报相差甚远。

虽然恒大表示大规模生产后,汽车行业的利润会有所提高,现金流平衡和利润会很快实现,但现实真的有那么好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饱和,中国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固化日益严重。汽车产业的马太效应加剧,龙头企业的优势日益显著。即使在房地产、体育等领域,恒大也有充分的影响力,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恒大只是一个新手,其品牌并不具备优势。

另外,如今,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传统企业也在电气化的道路上走到了一起,“抱团取暖”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专注于新能源产品研发和技术研发的企业,如比亚迪和特斯拉,已经在

由此可见,即使恒大汽车拥有强大的“钞票能力”,也不容易在竞争复杂激烈的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