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驾驶的感觉前卫运动造型北京现代伊兰特试驾评价

  • 2020-12-21 16:49
  • 汽车头条

近两年来,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的整体表现一直在下滑。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上一代家庭式的大嘴造型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挽回局面的最好办法就是换一个全新的外观风格。10月25日上市的第七代伊兰特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造型,变得特别前卫时尚,充满运动气质,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同时,经典“伊兰特”名字的回归,也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毕竟这是曾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创造奇迹的模式。11月,第七代伊兰特售出11861辆,首个月销量1万辆,让人看到其强大的回报潜力。最近我们在2021款240TGDi TOP Ultimate(以下简称伊兰特)上进行了试驾,看看是否有继续畅销的可能。

外型设计——“参数动力学”造型风格有耳目一新之感 足够前卫和运动

伊兰特于2003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是第三代车型。经过伊兰特(第三代)、伊兰特(第四代)、浪东(第五代)、凌东(第六代)四代车型,基于i-GMP平台的第七代产品回归伊兰特原名,更具亲和力。与第十代索纳塔对国产车外观做出的诸多调整不同,伊兰特基本延续了海外版车型,以前卫、运动的造型改变了其简约的形象。

设计理念以“鼻动”为基础,提出“参数化动力学”为关键词。具体来说,这张图的正面是一个中间网,有丰富的楔形元素,里面的很多平行四边形是用对角线条分割的。很明显,线条都是严格参数化的,看起来复杂但有规律,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另外中网和头灯自然融合,造型风格也统一。牌照架下有大型毫米波雷达模块,铲形底裙十分英气。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灯是和中心网整合在一起的,甚至有一些灯组整合进了电网,非常巧妙。曲径上捡的头灯,单看形状有点怪异,底尖顶滑,但在中网整体看起来感觉很自然。灯组中的近光灯和远光灯都使用LED光源,日间行车灯也是LED。侧腮配有真正通风效果的进风口,折面内凹的造型,难得一见,让人眼前一亮。

在全新的i-GMP平台框架下,伊兰特的车身比例发生了新的变化。与上一代(领先)相比,新车前悬架缩短,轴距加长,车身重心降低,发动机盖后移。有了后滑的身体,它创造了一个更加苗条和低洼的姿势。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车身三条尖锐的折线勾勒出的“Z”腰线,是设计师为伊兰特精心定制的“精神标签”,堪称同档次中最复杂的腰线。车身采用双色碰撞,涂黑色的A、B柱与车顶一起使用,C柱拼接成两种颜色,营造出悬浮车顶的效果。C柱黑色凹部的“七尖”呼应了“七代车型”,在设计上被视为小鸡蛋。

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680/1810/1415mm,轴距为2720mm。与上一代(领先)相比,长、宽、轴距分别增加了70mm、10mm、20mm,车身高度降低了35mm,实现了更长、更宽、更低的运动趋势。与合资企业的竞争产品相比,几何尺寸的优势显著,尤其是在长度、轴距和宽度方面,而高度最低,从姿态上看,运动气质明显。

车外后视镜采用全黑造型,通过添加玉米与整体风格统一

门把手和车身颜色一样,黑色按钮是驾驶员座椅的无钥匙进入模块。如果做成隐藏式,会显示更多的等级。这款车还有蓝牙钥匙功能,可以通过手机APP打开/关闭车的锁,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除了入门级车型(205/55 R16)之外,整个系统配备了规格为225/45 R17的前后轮,钻石切割造型的双色轮也符合“参数动力学”的概念,表现出特殊的设计感。与之匹配的是尼克森N'priz CX SH6系列轮胎,主要关注安静和舒适。

折叠角度和刻面也大量出现在尾部,营造出绝佳的立体层次感。斜尾窗与上翘尾翼平滑融合,尾灯部分位于最低凹点,与常规设计相反。直通尾灯两侧灯组内部丰富的楔形元素再次凸显了设计理念。后厢盖边缘增加小尾翼,减少风阻,底部采用单侧双出口排气管布局,让喜欢对称的朋友(如阚娣)感到不舒服。

尾盖边缘的小尾巴,尾部的“240T”标志,底部扩散器形状,单侧双出口的排气管布局,都是1.4T车型独有的。

车厢布置——“驾驶为中心”理念 双10.25英寸大屏与时代同步

车厢内部,伊兰特的布局风格接近第十代索纳塔,遵循“以驾驶为中心”的理念,中控台向左倾斜,四周还布置了挡杆平台,让司机成为车厢的绝对核心。配置方面,我们也是诚心诚意的,使用双10.25寸大屏幕,飞机式护栏,64色环境光,手机无线充电等。营造科技氛围。相比于上一代车型(龙头车),这款内饰进步不少,优于众多竞品合资。中控台顶部是搪塑软材料,底部是硬塑料。门板上部也是软材质,扶手是真皮的。合资所用的材料比较实在。

多功能方向盘采用罕见的四辐造型,皮套手感细腻,但车轮小直径不饱满,直径合适。顶级车型的方向盘功能丰富,增加了换挡拨片和方向盘加热。两侧多功能控制是按钮和杠杆的组合,操作逻辑清晰,其中左侧主要控制多媒体,右侧主要控制驾驶辅助系统。

除了部分入门级机型(3.5寸)外,整个系统配备了10.25寸全液晶仪表盘,提供三套主题显示,但只是图形变化,如果加上颜色变化会带来更多的感觉。切换驾驶模式时,仪表盘会有一点颜色变化,提供舒适、经济、运动、智能四种驾驶模式。

四种驱动模式的背景颜色整体都一样,只有表盘指针刻度有一点变化,有点太容易了。SMART模式很有趣。在这种模式下,系统可以根据当前的驾驶习惯自适应地调整模式。比如你踩油门踩得很深,系统会在你剧烈行驶时自动切换到运动模式,然后在你缓慢行驶一定距离时切换回舒适模式。

除少数入门级机型(8寸)外,整个系统配有10.25寸中央控制面板,并配有与百度联合打造的第三代智能网络连接系统。它不仅有内置的QQ音乐等娱乐信息,还可以实现“车与家相互控制”的功能,可以启动车内的家用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电器,而BLE蓝牙钥匙可以实现开/锁门和手机启动汽车的功能。系统的操作逻辑和我们的智能手机非常接近,非常好用。UI界面有些平淡,但是深色主色对司机的干扰低。

中央控制面板下的控制面板集成了多媒体空调功能

保险杠平台也是全新的布局。居中布置的飞机保险杠成为主角,右侧倾斜的扶手将保险杠平台分割成驾驶员专属的空间,体现了“以驾驶为中心”的理念。吧台前有一个开放式的手机储物箱,有两个USB口,12V电源,手机无线充电功能。

杠杆块上设置的车辆功能按钮不多,只有驾驶模式、驻车雷达、电子手刹、自动驻车等四种功能。方向盘左后方布置了更多功能,包括大灯高度调节、自动启停、胎压设定、平行辅助、ESP关闭。

中央扶手盒开口大,内部空间不规则但有足够的深度,有相当大的收纳容量。方便搭配前面两个水杯槽。

前排座椅用人造革包裹(入门级车型除外)。皮质比较硬,内填充物比较满。座垫和靠背有足够的侧向支撑,整体支撑力足够。边缘的红色缝线为座椅增添了运动气息。在功能上,主驾驶员座椅支持前后、靠背和高度(双向)电动调节,而副驾驶仅支持前后靠背的手动调节,前排座椅配有加热功能。

后排座椅也是人造革的。座垫与靠背的角度合理,座垫长度足够,靠背有一定的侧向支撑,整体承载能力足够。空间方面,坎迪身高175cm,腿部约两拳,头顶空间一拳。三个大人横坐不挤,空间表现在同一个班的上游水平。功能也很完美,三个可伸缩头枕,两个水杯座的高位折叠扶手,地板空调出风口,一个USB接口。

除了入门级车型,所有系统都配有电动天窗。如果全景天窗可以安装在高端或顶级车型上,那就更好了,即使它们是作为选项提供的。毕竟这是中国人很喜欢的配置。

尾箱两侧轮拱凸起占据部分横向空间,整体造型内窄外宽,正常情况下容量为474L。后排座椅可以通过上部小拉杆(红色边框所示)按4:6的比例完全展平,但此功能只有1.5L和1.4T的顶级车型(终极版)才支持。在地板下,提供了一个部分尺寸的备用轮胎供紧急使用。

驾驶与体验——动力输出较平顺 驾乘偏向舒适 中速内静谧度不错

动力方面,伊兰特提供1.5L自吸和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前者最大功率84.5kW(115Ps)/6300rpm,最大扭矩143.9Nm/4500rpm,匹配CVT无级变速器;后者最大功率为103kW(140Ps)/6000rpm,最大扭矩为211Nm/1400-3700rpm,与7速DCT动力换挡匹配。其中1.5 MPI发动机采用突破性CVVD技术,车身轻量化,可实现4.9L/100km超低油耗。但是,我们的试驾是1.4T车型。与前一款相比,这款发动机采用了全新的调整,增加了10马力。

试驾路线从市区到郊区约40公里。在经历了市区的短期拥堵后,开始在全速路段行驶。这款1.4T发动机在起步阶段动力输出并不直接,感觉踩油门时有短暂的停顿,然后就会释放动力,好像是动力换挡接合的不够快,也可能是人为设定的防止误踩油门。然而,一旦车辆移动,发动机的低扭矩输出与前一个相比得到改善。虽然不是无忧无虑,但加速也是足够正常的。而且当转速接近2000rpm时,会有一种小股动力涌现的感觉。这时候加速度就轻多了。未来动力的连续性可以维持到4000转/分,动力输出相对线性稳定。从车速上来看,这款车从10km/h加速到80km/h可以算是清爽了,传动可以从2档平稳过渡

在运动模式下,档位会保持更长,转速会拉得更高,动态响应会更直接,加速感真的好很多。当然,通过使用桨式换档可以将速度保持在3000转/分左右,以获得更丰富的动力储备和更敏捷的响应。不过以上都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伊兰特即使采用1.4T动力也没有很强的运动感,与其运动外观略有不同,更多强调日常使用的流畅度和舒适性。说到舒适度,是它的强项。方向盘重量更轻,油门和刹车踏板阻尼更小。开这种车感觉不费力气,连女生都能开自如。开车的时候,我们发现这辆车有一个很有趣的功能,就是两侧的盲区图像。变道前打开左右转向灯,仪表板左右盘会分别显示两侧的后视图,保证安全变道和超车,对新手非常友好。

底盘采用前麦弗逊独立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组合和前驱动布局。由于重心较低,车身较宽,直行稳定性极好,底盘能很好的处理直行路上的小震动,保持一定的路感并传递到座椅上,但不会是小事。但经过减速带和坑洼时,悬架的吸振和滤波能力不够冷静,略显僵硬,有多余的晃动。NVH的表现也很出色。发动机本身的减振隔振做的很好,行驶中发动机的存在性不高。风噪和轮胎噪声控制在80km/h的速度下到位,有一定的超前感。但是超过这个速度后就能感知到轮胎噪声和风噪,没那么高级。总的来说,这款车在市区中速范围内对驾驶品质进行了一定的标定和调整,但对于高速行驶来说相对较弱。

第七代伊兰特的外观变化真的很难拒绝,真的给人一种心痛的感觉。无论整体还是细节,都做的很用心,原创性和新鲜感都很高。车厢也实现了双大屏幕、大空间、简洁的布局,强调了驾驶员座椅中心,也提供了充足的配置。但这款车并没有把动感和操控放在第一位,而是以舒适为主,更适合日常出行和家庭出行。这种风格的一个成功例子就是日产Sylphy,伊兰特以这种方式重返市场应该没那么糟糕。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