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 2021-02-25 16:43
  • 中国经济网

2月23日,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国务院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已建卡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的贫困人口有1936万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9.6%;全国各县(市、区)均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纳入全面保障覆盖范围的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了温饱“两不愁”。

一体化保障是战胜贫困的底线制度安排。自中央政府部署扶贫攻坚以来,民政部门共出台97项扶贫政策,夯实了全面保障的制度基础。如何保证政策的落实?唐承沛指出,首先是要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第二,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实行分类政策,提供精确援助,确保各类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十三五”期间,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乡居民4426.8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同比分别提高8.6%和11.7%。城乡贫困人口477.7万人,基本生活水平分别比上年提高9.2%和12.2%。254,000名事实上无人陪伴的儿童首次被纳入国家保障范围。残疾人生活津贴和护理津贴分别惠及1212.6万人和1473.8万人。针对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群,新增生活补助和物价补贴285亿元,对9.3万未参保失业人员进行一次性临时救助。

一体保障既需要强度,也需要温度。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有89万多个社会组织,在扶贫、社会救助、养老助残、儿童福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唐承沛说,脱贫以来,全国社会组织实施了9万多个扶贫项目,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为决战脱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们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在历史上得到了解决,但低收入困难人群仍将长期存在。据唐承沛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政部下一步将重点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从“被动救助”转变为“主动救助”。为满足困难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民政部将继续创新发展“物质服务”救助、“小额先行救助”等社会救助服务,逐步取消户籍和居住地的申请限制,探索从出现紧急困难的地方实施临时救助。

据了解,民政部已先后在全国各级公布了3700多条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有需要的人寻求帮助的渠道畅通,做到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及时救助。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