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种子大会:业界呼吁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 2021-03-22 14:20
  • 中国农网

是翻身种业,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石。在海南三亚举行的2021中国种业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内外种业从业者的热门话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我国保存的农业种质资源总量为52万份,仅次于美国,但国外优良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率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应充分利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机遇,建立海南引进种质资源的绿色通道,促进种质资源、商品种子和种苗的便捷入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谈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种质资源引进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提供的一组数据正好验证了上述说法。目前,7%的国外品种在中国申请品种权,62%在美国,30%以上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获得种质资源,并在研究培育新品种后出售给发展中国家,一直是种质资源来源国争论的焦点。

“我国现行的品种保护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种业优质发展的需要,打破谁搞原种谁是大头的现象刻不容缓。”杨雄年直言,要解决维权难、取证难、执法难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要建立和完善实质性的衍生品种和配套制度,这也是推动优秀种质资源引进和高水平合作的前提。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副秘书长彼得巴顿发表了主旨演讲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副秘书长彼得巴顿说,中国已经成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大国。2020年植物新品种申请量超过8000件,是排名第二的欧洲的两倍,是世界申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说明中国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在种质资源的合作交流方面,万建民建议海南率先探索国际种子生产模式,利用自由贸易港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国内外种子生产的发展;建立合作开发机制,探索国际种质资源的联合研发和合作开发,在检疫、鉴定和开发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研究育种基地的设施和平台;推进种质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种质资源增值分配新模式。

杨雄年还认为,海南应利用国际自由贸易口岸政策,率先探索结合分子技术和DUS试验的植物新品种快速检测检验,建立协同检验机制,实现受理、检验、国际互认报告、维权等一站式服务。

长期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何小荣在论坛上说,保护种质资源就是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下一步,最高法院将明确植物新品种的判定规则,推进植物新品种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判决标准的统一。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