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技术已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021-04-06 14:40
  • 人民日报

传授真菌和草的技术,让友谊扎根

在国内外举办了266期真菌和牧草技术培训班,培训了数万名学生;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真菌和牧草技术培训示范中心和基地;菌草技术已被翻译成15种语言,并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林占奇教授于1986年发明的菌草技术不断走出国门,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治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野草变成“金草”的故事不断被讲述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戈罗卡的郊区,家庭主妇扎卡废奴每天都去自己的蘑菇草原采蘑菇。去年只种了蘑菇,扎卡废奴赚了1.5万激酶(1激酶大概1.83元)。大多数当地家庭种植咖啡和蔬菜,年收入只有一两千激酶。她告诉本报记者:“木耳草和鲜蘑菇生长容易,不需要化肥和农药,运输方便。经济效益是过去种白菜的20-30倍。通过种植蘑菇,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给孩子交学费、购买新衣服等生活必需品不再特别困难。”

东高地省省长彼得纳姆(Peter Num)将木耳草视为“中国援助东高地省的礼物”。目前,东高地省有700多名蘑菇种植者,其中70%以上是妇女。小水说:“这是我们脱贫致富的草。”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7年,应东高地省政府邀请,经深入调查,中国专家组决定在东高地省陆法区建立菌草技术示范点,帮助人们脱贫致富。

这个团伙已经存在20多年了。中国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虫草旱稻技术项目组组长林告诉记者,中国专家组的努力没有白费,虫草产业已成为仅次于咖啡的东高地省第二大产业。截至目前,专家组已在当地举办了18期真菌和牧草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337人。

在斐济,1公顷的菌草可以养30头牛或300只羊。在菌草的饲养下,牛羊的数量大大增加。虫草技术被斐济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在非洲国家莱索托,由于投资少见效快,7到10天就可以收回蘑菇包的成本,蘑菇草被认为是快速致富的好办法;在南非,小农场主使用“10平方米的蘑菇农场”来实现1.2吨新鲜蘑菇的年产量。当当地妇女第一次收获蘑菇时,她们高兴地唱歌跳舞.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野草变成“金草”的故事不断被讲述,香菇草的技术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为全球扶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的智慧。

物尽其用,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Blaesing Nkasai的农场位于莱索托马塞卢北部的一座山上,那里种植果树和蓝莓。中国专家正在教他种植真菌和草的技术。“中国恩德(当地语言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拿着当地的材料,教我建造温室,培养真菌。”

莱索托多山,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由于自由放养牲畜,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有一天,我碰巧路过木耳草基地,怀着好奇心进去参观。没想到认识了中国的恩德。他们教我种木耳草。”恩卡萨说,大规模种植真菌和草后,农场附近的河流变得清澈。

“这也是我的防风固沙草。我的目标是在剩余的土地上种植真菌,圈养牲畜,使土地肥沃。”现在恩卡赛感兴趣的是利用菌草作为绿色能源。“细菌和草产生的沼气可以发电;和

在那次访问中,赫库阿了解到巨型真菌的效用。巨型真菌根系发达,能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蓄水保水能力,防风固沙效果明显,可用于植被恢复和低碳经济。聚合草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治理应用,可以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认识到菌草的巨大价值后,心里有了新的想法,这个行业可以做很多事情。”

莱索托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普陀也意识到真菌和草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价值。据莱索托农业部统计,该国南部约有7.6万公顷可耕地,但其中64%遭受严重的土壤侵蚀,每公顷作物产量仅为0.5吨。如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物产量可能增加到每公顷3吨。中国的菌草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的理想草种,也是畜牧业的优良饲料。“我们正在与中国合作,在莱索托高原种植更多的真菌和草,维护和恢复现有的耕地,保护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环境。”

在卢旺达“千山之地”,真菌、牧草与果树、玉米、大豆间作套种,保持水土,由卢旺达农委推广到全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老挝等国家都把巨型菌草作为改善水土流失、治理风沙、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菌草开辟脱贫致富、保护环境的新途径。

图里扬是斐济查拉畜牧有限公司的经理.过去公司3000多亩的牧场在旱季缺少绿色饲料,大大限制了牛羊的数量。2016年,在中国专家组的建议下,在牧场种植了7亩巨型杂草。三个月后,图里亚用巨大的杂草喂养牛羊。“细菌和草在旱季也能长得很高,牛羊吃的又肥又壮。”于是,图里阳不断扩大巨型杂草的种植规模,养牛养羊量也相应增加。现在,牧场已经能够向所罗门和其他国家出口肉牛。近日,公司向有关部门申请巨型菌草饲养的有机牛羊肉产品许可证。

斐菌草技术专家组组长林告诉记者,菌草作为饲草,种植范围已经扩大到斐农业部畜牧研究所,有1000多家畜牧企业和农户,种植面积7000多亩,降低了干季牛羊死亡率。

此外,中国专家组还克服了斐济的高温,不利于蘑菇的生长和影响

菌菇质量的技术难题,结束了斐济不能生产食药用菌的历史。斐济现在参与菌菇种植的农户超过600户,建起了两个示范村,成立了“斐济蘑菇种植协会”,涌现出一批小微菌草企业主。

斐济农业部部长马亨德拉·雷迪表示,通过技术创新,中国专家组实现了一草多用、一举多得:为斐济菌菇栽培提供充足原料,有效缓解牧场旱季青饲料匮乏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防治当地水土流失,特别是对飓风带来的次生灾害起到了防范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因为有了菌草的助力,畜牧业得以维持发展,保障了肉产品供应。

目前,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已成为南太岛国新兴菌草业的核心示范基地。中国菌草先后在日内瓦、巴黎获得国际发明奖项。2017年,“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菌草技术项目”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启动,菌草技术成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举措。

一株株菌草,扎下友谊之根,结出共赢之果。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