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红”到“空城” 特色城镇的“变脸”体现了什么?

  • 2021-06-16 17:58
  • 农民日报

针对特色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地方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特点,科学遵循其发展规律,稳步推进,积极创新,营造适宜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前段时间一个《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上流传,引起广泛关注。这份名单列举了一些资本链断裂、企业逃离甚至成为“空城”的特色城镇,以及它们“消失”的原因。随后,有媒体将榜单上一些特色小镇的大投资和火爆场面与现在的荒凉景象做了图文对比,让人觉得很悲哀。

其中最有趣的是位于陕西省Xi市蓝田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有媒体前去调查,发现Xi的旅游市场从“顶流”到现在已经基本荒废,背后是非法用地、缺乏规划、急功近利、缺乏新意、各方利益未能平衡等“硬伤”,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2016年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各地迅速启动特色镇建设,特色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建设之初,一些特色城镇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和策略,导致了“一哄而起”、盲目投资、房地产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快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特色镇的优质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和具体要求。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当时看似成功甚至“热门”的特色城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落,直至成为“空城”。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有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城镇时,发展规划不够科学。特别是这几年,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在特色镇建设之前“不看市场,不看市长”,不做好市场调研,只靠个别领导“拍脑袋”决策,还盲目追求特色镇的数量和建设速度,导致“快做”和“精做”的困难。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对特色城镇的认识和定位出现了偏差。他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简单地将特色城镇与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划上等号,简单地将特色城镇建设成具有地方元素和文化符号的旅游区和景区。事实上,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是支撑特色城镇发展的重要形式,但特色城镇本质上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因此,必须注重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一体化,增强对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

挖掘特色城镇的“特色”,是游客不粘、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个别地方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时,没有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禀赋,将其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甚至盲目做山水、贪洋,有的照搬其他特色城镇的成功经验,颇有成效;另一方面,许多特色镇在具体的行业和产品规划中,存在业务业态单一、经营混乱的问题,导致业务业态和产品千头万绪。比如有些城镇,除了看风景,就只吃小吃,游客能直接参与的项目很少,影响游客体验。此外,许多地方忽视了特色城镇的“特色”以及相关业态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使得游客第二次来的时候就失去了新鲜感。众所周知,一劳永逸地挖掘和改造“特色”是不可能的,几乎没有永远赚钱的行业和产品。

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与本地居民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也阻碍了特色城镇的健康发展。特色城镇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慢。政府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后,个别开发商急于盈利,进行破坏性开发和过度宣传,甚至出现了与民争地、争利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的特色镇建设中,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存在“与老板同富,忽视老乡”的现象,使当地居民感到弱势,不愿参与,直接影响特色镇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特色城镇的内涵和特征,《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特色强势产业”、“汇聚融合功能”、“形态小而美”、“新而活机制”为基础,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针对特色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地方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特点,科学遵循其发展规律,稳步推进,积极创新,营造适宜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规划要立足长远。要清楚地认识到,特色城镇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一夜之间大投资、大规模建设就能完成的。要改变贪大求快,鼓励年轻人的晋升模式。我们应该尽可能多蒸米饭。要从长计议,先把慢的地方慢下来,既要把蓝图画到底,又要保证每次都写出精美的作品,争取随着时代的进步,特色城镇的迭代升级。

根据特点大做文章。基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发掘和培育最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地方产业,拓展特色产业的多重功能,开发多元化业态和产品,不断培育特色城镇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推进特色城镇的机制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争取老树萌芽新芽,不断增强特色城镇的吸引力和活力。

我们应该立足于共享民生利益。特色城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的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的生态空间布局。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应该从改善土著居民的福祉开始。如果他们能参与,就应该尽可能多的参与。通过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土著居民可以充分享受特色城镇发展的红利。这不仅是建设特色城镇的核心目标,也是促进特色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

站在全面推进农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在总结以往特色城镇建设经验的同时,也要敢于正视问题,用最前沿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特色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