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农信社“党建+金融”助推乡村振兴

  • 2021-07-06 11:45
  • 河南日报农村版

“我家包的地亩产估计1150斤,有的地块比这高多了,今年还是个丰收年!”在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宁庄村,一台台收割机在麦浪滚滚的田间穿梭,此起彼伏的轰鸣声奏响了夏粮丰收曲。村头田边,吴金广正在指挥收割机有序收麦。

吴金广是宁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最早流转420亩地耕种的致富带头人。提及连年的丰产丰收,他把一个重要因素归结为“农信社下了场及时雨”。“在夏收秋种的关键节点,农信社党员都会带头到村里了解老少爷们儿的信贷需求,提供上门服务。”

“这么多年了,每年都能顺利贷款15万元,这是我种好这几百亩地的根本保障。”吴金广说,区里全面推行整村授信,不只是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能贷到款,村里老少爷们儿做个手工活儿搞个养殖什么的,只要符合条件,信用社都给贷。

这个由信贷联动起来的丰收小场景,是漯河市农信社以“党建+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掠影。近年来,漯河市农信社把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放在首位,通过坚守市场定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渠道产品,支农惠农“落地有声”,推动各项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统计显示,截至5月末,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73.23亿元,较年初增加33.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8.87亿元,较年初增加22.1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64亿元,农户贷款余额70亿元,贷款增幅在全省农信系统地市排名第二位,新增存贷比进入第一方阵;存贷市场份额、新增市场份额均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在辖内服务城乡力度最大,普惠性最强。

“根据省联社党委的总体谋划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们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聚焦特色农业产业经营、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等领域,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造血’功能,深入开展‘党建+金融’工作,探索实现党建工作与‘三农’金融服务的紧密结合。”漯河市农信社主要负责人张晨光说。

按照这个发展思路,漯河市农信社以“党建+金融”工作为抓手,以整村授信为载体,建立“联社党委与乡镇党委对接、信用社党支部与行政村党支部对接、信用社党员与村组党员对接”的三级联建机制,将党的组织优势与农信社资金、人员优势相结合,强化部门对接,凝聚共同发展合力,在辖内开展进社区普惠走访。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践行为民办实事,将“党建+金融”工作与开展反假币、金融知识进万家、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送戏下乡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农信社的信贷政策、信贷品种、办贷流程、助农取款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到“零距离”的金融综合服务。对村民整体信贷质量好、守信程度高的行政村进行整村推进、户户授信,不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

为实现绿色信贷,漯河市农信社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制定绿色信贷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向有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倾斜,实现经济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同时,深化与多个领域跨界融合,探索异业联盟合作模式,充分挖掘内外部资源潜力,持续深化银企合作,借助客户群体为农信社进行宣传推广,增强客户的黏度和贡献度,不断提升农信社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在此基础上,漯河市农信社还积极拓展农村线上电子服务渠道,通过布放助农服务点、POS机等电子设备,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扫码支付等网络支付渠道,创新推出“金燕丰收贷”“金燕快贷通”“金燕税易贷”等信贷产品,着力解决农村资金需求频率高、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打造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网络,让农民群众共享科技金融带来的便利。

“‘党建+金融’是省联社党委在新形势下统筹推进党建和金融工作的创新举措,是通过高质量党建推动业务发展高质量的战略安排。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漯河市农信社把‘党建+金融’作为学史力行的有力抓手。下一步,漯河市农信社将进一步丰富‘党建+金融’的内涵和外延,打造亲农、懂农专业队伍,探索形成金融覆盖‘一张网’、三级联动‘一盘棋’,服务群众‘一家亲’的新态势,为乡村振兴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力,为支持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张晨光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