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红河农场“科技夏季管理”促增产

  • 2021-07-27 11:44
  • 农民日报

酷暑时节,农作物“夏季管理”进入关键时期,科技的力量在北大荒集团红河农场有限公司的田间地头处处展现。红河农场依靠农业科技,带领种植户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化肥农药零增长,绿色科技染绿田。农民赶“科技快车”增收致富。

农业技术人员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的关键时期,红河农场有限公司农技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整日奔波在下关的田间地头,把脉水稻“会诊”。

红河农场总播种面积70万亩,其中水田62万亩。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伟手里拿着刚从码垛暗室处理场取出的水稻说:“今年,我们在硬盘码垛暗室对穗粳18的本田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在5-1、7-1田间进行了常规软盘育种。分别于4月5日、10日、15日和25日,根据播种时间和播种量设计了4个试验处理。”

稻农谭福龙路说:“去年来这里‘学经’的时候,用的是堆在暗室里的秧苗。这种幼苗比以前温室里的幼苗更好更强壮。所以今年我选择了堆在暗室里的幼苗,现在长势喜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的方式,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田间地头写论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让农民学得好、用得上、用得上、用得有效,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把科技的翅膀插上现代农业、绿色农业。

王伟介绍,红河农场有限公司近年来有100多个实验示范项目,今年与八一农大等有2个合作项目。全年组织了30多次技术培训,1万多人接受了教育。

达吉提标准化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

在红河农场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示范区,一排排防护林站在方格子田旁,第五管理区种植户张玉波站在自家田里,看着田里的绿色稻谷,告诉记者自己的喜悦。“自从把普通网格领域变成标准化网格领域以来,我的进步一直是领先的。地板对了,车也顺畅了,肥料和用药也更精准了。”

自去年秋天以来,张玉波种植的500英亩稻田发生了变化。公司利用卫星整平技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以前相对较小的网格田改造成15亩以上的标准大网格田,由“田”变“口”,形成“一路穿中间、两侧田、四周渠”的农田规划新模式。“颜值”提高,单位用地面积增加。方便机车统一作业提高效率的同时,解决了土壤破损问题,避免了土壤板结。它不仅保护了黑土,而且用肥施药更精准。这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0年,我们公司通过田歌的改造,增加了土地面积3000多亩。2021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增产2000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红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陈永生说。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也得益于先进机械的助力。北斗导航辅助直行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加快、提高今年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烈日炎炎。种植户李大龙,除了定期的野外巡逻,每天都会去自己的“进水口”散步。他说:“这几天很热,米饭需要很多水。过去我们用地表水结合地下水灌溉。地下水很凉,地表水不够。这一次吸引了河水。温度适宜,水量充足,解决了大问题。”

红河农场有限公司灌区管理站站长何景伟说:“我们把河道灌溉分为三个区,涉及五个管理区。该地区有24个泵站和765个闸门。干渠和支渠通过各种渠道向外抽水,再通过二次提升达到灌溉水田的作用。运河中剩余的水最终被收集并从水闸中排出,同时被排出。”

今年,红河农场有限公司在青龙山灌区红河段配套工程投入运行,使16万亩良田实现了河水灌溉。这项措施将使农产品更加绿色,耕地质量更好,经济效益更好,实现质量效益双丰收。

今年,红河农场有限公司持续推进“三减”技术措施,实施横向深施肥面积26.3万亩,试验示范应用农业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杂草,示范变量施肥移栽机4400亩,在1-9个管理区实施变量施肥移栽机数量,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1600吨,其中生物有机肥1250吨,应用面积超过3万亩。

为确保耕地合理利用和严格保护,红河农场有限公司还将加快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等工作。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红线”,不断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