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怡思田蔬菜专业合作社专注韭菜规模化种植 高质量发展

  • 2021-08-19 17:51
  • 东方城乡报

盛夏时节,徐俊锋每天雷打不动下到田间地头查看韭菜长势、安排浇水事宜。看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整地、起垄,栽下一棵棵炼好的韭菜苗,徐俊锋也会一起忙碌。长时间的日照,他的脸庞和手臂被晒得黝黑,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合作社负责人曾是一名企业高管。

位于崇明堡镇米行村的上海怡思田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专门从事韭菜生产的蔬菜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近600亩,年产韭菜约1000吨,全年不间断供应市场。负责人徐俊锋放弃了一手创办的电子公司,凭着敢闯敢干的一腔热血,来到崇明岛当起了全职农民。8年间,他瞄准韭菜这一单一蔬菜作物,沉下心学习种植技术,成了韭菜种植的行家里手,怡思田合作社也成为上海数一数二的规模化韭菜种植基地。

单一品种更加“专业化”

转型不容易,做农业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2013年怡思田合作社起步时,徐俊锋在基地规划、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大。“当时没有任何经验,一直在探索。看到绿叶菜市场需求比较大,就种植了多品类的蔬菜。”经过几年发展,徐俊锋发现,品种过多给管理带来难度,且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特色。通过市场调研,徐俊锋把目光瞄准了韭菜——这个品种可以周年不间断地供应餐饮、超市。

想要种出高品质韭菜,选种是第一步。怡思田合作社主要种植宽叶韭菜、小叶韭菜,品种引自河南省的农业科研院所。现在,合作社年产韭菜约1000吨,全年不间断供应市场,利润达到5000多元/亩。

知名电商平台伸出“橄榄枝”

“以前市场价格不稳定,销售也比较零散。随着我们规模的扩大、品质的保障,不仅是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慕名而来’,我们也逐步掌握了市场定价权,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徐俊锋认为,单品种植管理更方便,销售有优势,只要专心致志提高种植水平,好产品并不愁市场。

由于韭菜需肥量较大,徐俊锋十分重视土地修复和提升肥力,合作社基地分为设施大棚和露地种植两部分,每3年换一次茬,每年割4—5刀。为减少土壤病虫害,合作社还种植了少量的西兰花、生菜等作物合理轮茬,在栽培中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

生态循环,养鱼种菜“双丰收”

在合作社连栋大棚的一侧是一个约25亩的鱼塘,清澈的水里鱼儿成群,对韭菜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来,这是怡思田合作社今年依托区蔬菜技术推广部门重点打造的菜渔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利用大棚顶上的凹槽,收集富含微量元素的雨水进入鱼塘,再通过鱼类活动将水质调和,用于灌溉蔬菜,最后将蔬菜废弃物投放到鱼塘中,完成闭环循环。目前,合作社已初步投放鱼苗6万余尾,主要为草鱼、鳊鱼、河鲫鱼等品种。

“简单来讲,菜渔循环就是将鱼的排泄物转化成蔬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又将蔬菜废弃物作为水产养殖的主要饲料。”徐俊锋介绍说,该技术模式不仅解决了蔬菜废弃物处理问题,还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促进土壤改良。既能生产绿色生态的蔬菜,还能收获健康肥美的鱼类。徐俊锋告诉记者,韭菜病害多发,通常需要大量农药防治。但在菜渔循环模式下,加上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一系列蔬菜绿色防控措施,合作社种植的韭菜很少生病,这也从源头上减少了农药使用。目前,合作社韭菜产品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工厂化精细化发展

韭菜作为长期驯化形成的本地蔬菜品种,也是崇明重要的特色种源之一。合作社自2019年起,便从各个乡镇广泛收集崇明韭菜本地品种,目前共有试验田30余亩,通过加代纯化、除杂去劣,不断筛选优质的本地品种。相比普通韭菜,崇明韭菜更细、更短,纤维素含量更高。“总体上,崇明韭菜的产量相对低一些,但是市场反响却非常好,比较符合上海市民的口味。”徐俊锋坦言,崇明韭菜尽管是个小品种,但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我们重点还是聚焦品质提升,工厂化、精细化发展一定是大势所趋。”除了在种源上谋求突破,徐俊锋还希望在栽培模式上进行创新。“合作社计划利用无土栽培的模式,在基质中加入有机肥,从而克服土壤重茬、草害较多的问题,确保韭菜品质更优、口感更佳。”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