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草下乘凉梦》就是这样一个梦

  • 2021-08-30 11:38
  • 科技日报

这两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求的两个梦想之一“草下乘凉梦”再次被筛选。据媒体报道,重庆成功种植了15亩“巨稻”,是常规水稻的两倍。网友们非常高兴,纷纷表示袁隆平院士的草下乘凉梦一定会实现。

那么,袁老的谷底乘凉梦到底是什么呢?

袁隆平曾在采访中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米比高粱高,耳朵比扫帚长,谷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一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一生追求水稻超高产。所以“草下乘凉”的本质是超高产,乘凉只是“副产品”。

以超级杂交稻为例,百亩连片单季稻最高测得亩产为1152.3公斤(折合2304.6公斤)。在现有的超级稻品种中,每穗粒数最高在800粒以上的超级稻品种绝不是“孤儿”。

水稻育种领域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规律: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与水稻株高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随着水稻茎秆高度的增加,其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因此,抗倒伏是高产水稻面临的一大挑战。

真正意义上的水稻抗倒伏性的判断应该在水稻成熟即将收获的时候进行。比如水稻抽穗的时候,直观上也是覆盖着谷粒,但是那些漂亮的水稻肚子里没有“货”,所以没有“力气”去“压倒”稻秆。只有当水稻成熟金黄,谷壳充满淀粉,水稻道地厚重,水稻品种才能抵御风雨侵袭而不倒伏,这才是真正的“抗倒伏”。当然,产量低的巨稻可能不存在“抗倒伏”的问题。毕竟产量低就意味着穗不重,茎不能压。

能够实现袁隆平院士草下乘凉梦想的高秆品种被评为“高秆新品种”。这样的品种不仅茎秆高,而且产量高,抗倒伏。这样,技术难度就严重了。所以,“草下乘凉梦”是老人一生努力奋斗的伟大梦想,但到目前为止,在科学上还没有实现。

可能大家都会有疑问,为什么老人在那么困难的时候还会有这样的梦想?

事实上,由于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与株高的平方成反比,为了解决过去水稻品种不抗倒伏的问题,水稻领域的“矮化院士”黄耀祥曾在国内研发出抗倒伏矮化水稻品种。

水稻矮化后,抗倒伏性和收获指数(即所谓的经济粮食产量与生物总产量之比)大大提高。矮秆水稻品种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技术发展,也出现了半高秆水稻新品种(秆高1.2 ~ 1.5米),预计未来几十年其增产潜力巨大。

然而,即使半矮秆和半高秆品种的经济产量仍有潜力可挖,但生物总产量总会遇到“天花板”。因此,提高生物总产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株高。然而,高秆会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抗倒伏能力急剧衰减、收获指数降低、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等。只有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获得袁隆平《卧下乘凉梦》中的高秆高产“高富帅”品种。

很明显,“新高秆品种”和原来的高秆品种不一样。但据了解,能够创新这一高秆高产品种的水稻材料和技术,目前还没有被科研界发现。这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

令人高兴的是,根据早先的报道,对“巨型水稻”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至少3到4年。到目前为止,这项研究已经在中国许多地方进行。

虽然暂时不是《卧下乘凉梦》中的“卧”,但伟大的梦想只有经过研究者的努力才能实现。

当那一天真的到来时,老人会在天堂会心一笑。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