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新龚宇”坚持种植辣椒 搬迁贫困山区

  • 2021-08-30 11:40
  • 新华每日电讯

曾赵敏(右)和村民一起修剪辣椒树枝。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太行,吴王二山,七百里,高万仞,此在冀州之南,合阳之北。北山龚宇,90岁,住在山前。惩罚北边的山,进进出出……”

这是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开端。

太行村的村民对故事中“惩山北塞,进进出出”的生活太熟悉了。这个小村庄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平凉镇,头在秦岭,脚在巴山。山上全是砂石,交通不便,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30%。

摆脱现实困境,当然不能指望传说中能移山的神仙离开土地外出打工——年以上,这是太行村改善人民生活最直接的方式。曾赵敏就是其中之一。

花椒开新路,“达于汉阴”

曾赵敏,“80后”青年,生长在太行村。在他童年的印象中,旧村破败不堪,土地荒废,很少见到年轻人。

2004年,17岁的他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浙江杭州,做起了“小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和妻子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做了一份小事业,准备在这个城市定居。

2015年,曾赵敏偶然遇到一个卖辣椒调料的客户。不经意间,另一条命运之路在他面前慢慢铺开。

花椒耐旱、耐寒、耐晒、抗病。“汉阴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正好符合青椒的生长条件。”曾赵敏说,在他的家乡,有种植辣椒的传统。“只是分散,没有规模。”

28岁的曾赵敏已经在外工作十多年了。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高效的辣椒产业让他坚定了在家乡创业的信念。

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也没有人支持他放弃在杭州的繁华事业,白手起家回国。

“太行村有很多废弃的山坡。如果你能用它来发展产业,你的家乡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年轻的曾赵敏仔细研究了辣椒的产地要求和市场前景,咬紧牙关,把广告公司留给了妻子,独自回到了太行村。2015年夏天,他又成了“农村娃”。

赔了不止损,“汝之不惠”?

在当地鼓励企业家返乡政策的支持下,曾赵敏以村集体名义承包了400多亩土地。看着荒山,想起经常听到的故事,这个年轻人在微信上把自己的昵称改成了“龚宇”,他的公司叫“龚宇焦赞”。

“我心里很清楚,只有像龚宇那样坚持,一点点种下去,才能看到收获。”他坚持用工业“挖走”阻挡村民脱贫致富的大山。

曾赵敏的第一个辣椒园初具规模。他用多年攒下的积蓄,平整了山坡,施了有机肥,荒山变成了小梯田,脑子里浮现出一点点绿色。

然而到了年底,一场低温冰冻灾害突然来袭,刚刚熬过半年的辣椒苗没能挺过来。早期,在水漂进行了超过10万笔投资。现在,当我想起当时的冰冻灾难时,曾赵敏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他对辣椒收获周期长、见效慢做了心理准备,但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还是让他有了先机。“投入了这么多钱,都没了。”

在龚宇移山的故事里,龚宇带着儿子敲石头种地的时候,河曲志胜曾经笑着说:“你运气不好!”冰冻灾害发生后,家人劝曾赵敏及时止损;同村的人也悄悄观察到“这个年轻人不会走下去”。面对挫折,这个年轻人拿出了龚宇移山的“轴向力”。

2016年4月,他白手起家,买树苗种植,请技术专家指导,成立育苗基地。那一年,他成功培育了3万多棵绿色pe

第二年,曾赵敏的苗圃基地继续扩大,山上的辣椒树也长得喜人。2018年,曾赵敏获得江苏、陕西扶贫项目资助,用项目资金再承包1000亩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

盼满山金豆,“无穷匮也”

去年,曾赵敏种植的花椒开始小范围结果,青果饱满成了“金豆豆”。全年共收获干花椒1.2万公斤,销售额约70万元。

花椒的大丰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66岁的赵腿脚麻利。7月,在辣椒采摘期,她在公园里顶着太阳帮忙。“如果你一天管理两顿饭,你可以再赚80元。”她笑着说。

曾赵敏介绍,辣椒园从业人员约100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都是附近的老人。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根据他的劳务支出账簿,2018年和2019年,工人的年工资支出约为50万元。

2018年,在当地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龚宇花椒”带动汉阴县种植花椒1.3万亩,实现规模化种植。

“只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农业才能致富。”曾赵敏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发花椒油、花椒粉等深加工产品,创造更多效益,与村民一起赚钱。”

建设工厂,购买风干、筛选等加工设备,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定期组织其他辣椒种植户培训.“下一步,我们将开发花椒油、花椒粉等深加工产品,创造更多效益,和村民一起赚钱。”曾赵敏一步一步践行着自己的“龚宇移山”之路,不断延伸着这条辣椒产业链,期待着金豆豆永无止境的儿孙荒。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