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东皋埠小学:田园课堂中的“阳光教育”

  • 2021-09-02 11:46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为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虽然我们有限,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学校情况、有利于师生成长的发展路径。”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顾岚高新区东皋埠小学校长杨说。

有6个班,146名学生和14名教师,距离即墨市30公里。教师有限,学生有限,可用资源更有限。创新不易!但杨认为,教育需要阳光,就像花朵需要阳光一样。因此,东皋埠小学就有了以“阳光六年,滋润人生”为宗旨的“阳光教育”。

“接地气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是很多农村孩子的美好梦想,所以学校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就不用多说了,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但东皋埠小学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夏天的一天,在东皋埠小学阳光生态园,五年级学生吴西宁用废旧轮胎装饰了一下田地,然后去菜地除草。阳光生态园是东皋埠小学建设的农业教育实践基地。2019年3月,学校筹建了占地4200平方米的阳光生态园,为每个班级划分“责任田”作为实践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展了种植和管理活动。

“通过校园劳动实践,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农业知识和生活常识,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所以一定要厉行节约,不浪费粮食。”六年级的王梓轩正在老师的指导下除草。

“基础教育是好的教育。我们是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但土地资源很多,要好好利用。”杨说,通过农耕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农耕知识和农耕文化,感受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还可以体验“劳动创造美”的快乐,丰富课外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劳动意识、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杨清楚地记得,三年前,他和一位学生交流,聊起了“即墨马山石林”“天衡海祭”“天旦火牛阵”等学生闻所未闻的地方风土人情和历史常识。

杨决定让学生从了解身边的事物开始。2018年,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开展“寻找老物件,感恩幸福生活”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收集了400多件不同年代的老物件,从石磨、手推车到小台灯、小awl,应有尽有。

因此,建立了一个“校园民俗博物馆”来帮助学生学习农耕文化。馆内设有生活用品、文化用品、劳动用品三大展区。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故事,学生们在收藏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校园民俗博物馆”已经建成,如何利用好?东皋埠小学全天对公众开放。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将班级搬进民俗博物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传承农耕文化的意识。

“通过‘民俗博物馆’,将农耕文化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不断拓宽育人渠道,构建‘农耕文化进课堂、学生出课堂’的互动景观。”杨说,为了丰富农耕教育,东皋埠小学组织教师编写了《田间课堂——农耕文化》 《眼中的田园——采风摄影教材》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乡土教材。在学校课程中,教师结合当地教材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开阔视野,让他们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家乡。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