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抢”鱼塘 麋鹿留村.人和动物是如何“定居”的?

  • 2022-01-20 15:34
  • 新华社

成群的候鸟把农田、池塘当成“食堂”,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珍稀动物麋鹿在村子里呆了几个月,吃着、踩着庄稼.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和动物保护措施的实施,洞庭湖地区生态保育功能不断恢复,野生动物种群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野生动物频繁进入农村,在农田、鱼塘、果园栖息觅食,对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造成干扰。

野生动物走村入户“会餐”

记者深秋初冬在洞庭湖区采访时,正值北方候鸟南飞的高峰期。

在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西洞庭湖汉寿县,记者看到,广阔的沅水和湿地上鸟群密集,可以自由觅食玩耍,其中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列出的鸟类,如鸬鹚、白鹭、小天鹅等。除此之外,鹤和鹤也经常见到。

记者发现,湖区很多集约化鱼塘都被一层网紧紧覆盖,农田旁站着穿着布条的“假人”。在一些养殖海龟等珍稀水产品的池塘里,有人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不停地四处巡逻,防止野生水鸟“打劫”。

湖区农民将野生水禽视为种植养殖的“天敌”。“湖区的鸟太多,食物太多!一些农民价值几十万元的虾苗蟹苗,几天之内就被鸟吃光了,大家都吓坏了!“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刘克欢说,他家60亩的鱼塘也铺了一张大网。

据当地农民说,鸟类大规模地“飞越”上空,有时长达几分钟。尤其是当大量鸬鹚从天而降时,它们像云一样覆盖天空。鸟儿停在田野和池塘里觅食,并“享用”庄稼和养殖的水产品。鸟群之后,农作物和水产品往往遭受重大损失。

在汉寿县阎王湖镇吴柱善村的珍珠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群鸬鹚在鱼塘里觅食。合作社负责人戴鹏飞非常无奈:“鸬鹚数量众多,天性敏感。如果你不小心,鱼苗和一些小乌龟会被吃得干干净净,有时一天会损失几千美元。”

湖区基层政府经常收到当地人的投诉,比如“野鸟开塘”“倒鱼苗”。元江南大山林业站站长郭建明说,有时他一天会接到十几个电话“挂失”。

郭建明等人说,在收获季节,南大山村大东口村的农田里经常能看到大量的白鹭和鸬鹚。他们不怕人,连隆隆作响的农机都吓不走,连放鞭炮都不怎么管用。大洞口村村民胡晓阳说,一些野生鸟类喜欢吃油菜、玉米和虾苗。“在种植丘陵地时,我们有时不得不播种几次。苗长大了,鸟来几次,产量会损失一半以上。”

除了鸟类,麋鹿等野生动物也不时入侵洞庭湖地区的农业生产。

沅江市路虎芦苇场兴隆管理区的大型种植户陈菊香说,麋鹿是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绝不能有人伤害。30多只麋鹿在村里呆了一个多月,它们的15亩庄稼都被麋鹿、野鸡和兔子吃掉了。

沅江市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站站长熊立先说,曾经有一只麋鹿在当地几个村庄里呆了18个月,吃了喝了之后,体重从60公斤左右长到了300公斤左右。当地农民给这只麋鹿拍了很多“照片”。图中,这只麋鹿高大威猛,在农田里践踏进食。

农业生产与野生动物活动矛盾逐渐凸显

近年来,野生动物“出山”“进村”“进城”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这不仅说明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是有效的,而且生态环境也在日益好转,但是洞庭湖区很多人和干部介绍,过去野生动物保护不力的时候,都是利益或胃口驱使。在候鸟的南方飞行季节,一些人用猎枪和弹弓打鸟,或者在候鸟的迁徙栖息地用网抓鸟。更有甚者,他们用混有杀虫剂的诱饵毒死了鸟。湖区野生水鸟的数量远不如现在。

如今,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深入人心,法律严格执行,猎人消失。特别是长江禁捕令颁布和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施后,湖区湿地生态功能迅速恢复,野生水鸟逐渐增多。

以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野生水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据观察,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类从205种增加到226种。近年来,自然保护区野生水禽数量稳定在3万只左右。

据悉,目前洞庭湖区“抢户抢屋”的动物大多受到法律保护,严禁捕杀,其在湖区觅食造成的农业损失频发。

根据洞庭湖区不同地区提供的数据,2019-2021年,沅江市白鹭、天鹅、麋鹿等野生动物造成的破坏面积共计34.1万亩,损失金额6730万元。2020年常德市陆生野生动物(野猪、獾、熊、鸟)受损面积约31.7万亩,预计经济损失3735.4万元。众所周知,益阳市、岳阳市等湖区的农业生产损失巨大。

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有道可循

在洞庭湖接受采访的干部群众普遍表示,野生动物的增多有力印证了洞庭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严格的保护政策。与此同时,我们应该面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冲突日益增加的挑战。

王龙沅江市路虎湿地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政管理处处长庄智等人认为,广大洞庭湖区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和“安全”。

有专家表示,大多数野生动物并不“愿意”与人类生活在一起,争夺食物,目前“鸟兽入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建议从国家到地方加大投入,增加麋鹿和候鸟的饲养场所。

保护,丰富外湖食物源;那些原本属于鸟兽的生存空间如自然保护区、天然湖泊等,应当严格限制人类活动,还水面、湿地于鸟兽。

业内专家建议

——以生物多样性促生态平衡。

湖区有的农户发现,在田间地头摆放人造猛禽,或者使用蓝牙音箱模拟猛禽叫声,能产生一定的驱鸟效果。

有专家表示,当前一些地方生物多样性正处于恢复早期,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监测,及时开展科学调控。对于局地种群数量较多,且适宜迁移的野生保护动物,可适当迁地保护;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保护或培育鸟兽食物链顶端的旗舰物种如鹰隼,以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推广运用合理的技防措施。

记者看到,近年洞庭湖区新建的一些生产设施安装太阳能超声波驱鸟器,小范围内驱鸟效果不错;还有一些农庄、渔场和果园安装闪光陀螺棒、亮光彩纸小风车等,既不伤害野生水鸟,也起到了一些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建议,对目前出现的技防措施应该开展研究,对直接危害野生鸟类生息的要严格禁止,而对合理的技防手段则值得加以扶持和推广。

——建立健全可操作的补偿机制。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曾于2015年开展过一次鸟损补偿工作,对保护区及周边一定范围内农田鸟损进行补偿。全程参与的野保专家彭平波说,那次补偿效果不够理想。“农户一攀比,极易引发矛盾。目前国内鲜见成功的鸟损补偿安排,很有必要探索制订相对统一的政策。”

沅江市漉湖湿地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主任曹亮兵等建议,进一步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及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议国家、省级层面加大资金补偿力度,或建立专项资金,维护湖区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均衡。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