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满怀信心抓好春夏作物丰收
- 2022-03-18 11:13
- 人民日报
目前春耕生产正由南向北逐步展开。春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夺取夏粮和全年丰收,对保障供应、稳定预期、增加信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地春耕进展如何?冬小麦由弱变强是什么情况?如何规避风险,保证农民收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粮农和业内专家,带回了一组报道。
田管抓得紧:稳产措施落实落细,夏粮生产基础好于预期
“惊蛰节后,春耕不能休。”江淮地区,小麦陆续返青。
走进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长庙村,麦苗青青,田野碧水环绕。"一场小雨过后,绿肥会被小麦充分吸收."瑞耕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兴杰是当地种粮大户,全程管理小麦1100多亩。
“气温已经回升了。如果3月下旬下雨,再追拔节肥,亩产900斤。”刘兴杰讲的是《农经》。目前,为做好后期小麦病虫害防治,他正在加紧第一轮防控,及时清理冬季结冰沟渠,确保春季田间排水通畅。
目前,春耕生产正由南向北蔓延。各地要抓住农时,抓住农田管理,落实各项稳定生产措施,全力以赴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华北平原,推进晚播麦苗转型升级是今年春耕春管的重点。去年秋冬种期间,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五省遭受秋汛,许多冬小麦播种较晚。入春以来,农民们一直在有序地促弱壮苗。
“这段时间,技术人员三天两头来田里指导我们做浅锄轻划,给耕地松土呼吸空气。”河北廊坊市人民家庭农场负责人张说,“估计月底就能浇绿水,把好收成拿回来了。”
在河北霸州市霸州镇南张庄村,80后小麦种植大户赵刚从地里回来。“往年小麦都是‘十一’后种,昨天晚上才种了一个多月。”赵道出了自己的忧虑,但细心照料后,他发现几天前有些麦粒冒出了白色的芽,兴奋地拍了照片,寄给了农业专家。“大家都说,只要有萌芽,就有希望。我们前后压制了三次,为麦芽发育提供合适的条件。”
通过努力工作和上天的帮助,苗族的状况将会很快得到改变和提升。“从各县情况来看,今年麦苗情况比较复杂,要多加关注。”廊坊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副站长王瑞华说,“好在目前麦田底部水分充足,表层水分适宜。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湿、增温、肥水管理等措施,就有望促进小麦幼苗的绿色生长和幼苗转化。”
全国范围内,最新农业调度数据显示,去年入冬以来,江淮、黄淮南部冬麦区积温同比上升,小麦越冬返青,生长缓慢,苗情转化好于预期。5.全省三种弱苗面积减少约2500万亩,比入冬前减少近四成,特别是旱地小麦长势良好,为小麦高产提供了苗情基础和保障。
“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上年3.3亿亩以上的水平。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比冬前提高10.3个百分点,夏粮生产基础好于预期
“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被困在野外了。只要大家有需要,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门拜访’。”白说道。开设现场课程,实施一对一指导,分发技术包.农业技术专家小组为全县40多万亩小麦提供了技术指导。
农技精准到田,农机开足马力。无人机低空飞行,麦田里弥漫着水雾。“机器效率高,除草及时,小麦长得快。”山东共赢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惠来说,“我们服务过好几个村。”
“别管浇绿水了。我们建了200亩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设备,省工省钱。”李惠来介绍,“很多合作社‘手拉手’,种地、收割都有农机,节点不会掉链。”
一台台农机具在良田中疾驰,成为农民的好帮手,为春耕保驾护航。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今年春季将有超过2200万台拖拉机、耕整地机、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等。在全国范围内投入农业生产。
谁来教授这项技术?农民能学好吗?一系列精确的措施将课堂与现场连接起来,并将新技术推向地面。
“线上专家,线下麦田”。国家农业科教云平台同步推出冬小麦“科技强苗”专栏,发布技术指导措施和技术服务日历,播放专家讲座视频,全天候在线解答麦农疑问。截至目前,该平台的技术信息被点击超过220万次,回答了超过15万个关于苗情的问题。大约有35万农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在大田忙碌。
针对晚播冬小麦,农业农村部年初启动了冬小麦“以弱促强”“科技强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合力,组织专家分赴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5省开展巡回技术服务。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鲁祥介绍,专家组根据当地苗情制定了麦田管理方案,制定了“抑墒保墒、增磷增氮、提前防控”等春季管理重点措施,在15个弱苗集中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实地咨询苗情,确保技术服务落实。
技术跟得上:专家把脉问诊,农机开足马力,科技护航粮食丰收
保障更有力:政策托底稳预期,筑牢防线,让农民种粮有赚头稳定粮食生产,要让农民种粮有赚头。“咱要想方设法降成本。”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种粮大户曹巴特今年种了2500多亩小麦,“翻地有大马力拖拉机,干活有劲,一亩少用20多元;除草用上大型植保机,三四天就搞定,肥药洒得匀,还省钱。浇水使用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水费、电费都能省不少。”
“技术指导到位,小麦长势不错,稳产量有底气。”曹巴特欣喜地说,“喷施了两遍叶面肥,小麦已经起身了,接下来只要管得好,亩产1200斤没问题。咱种的优质强筋麦,价格还能比市场价再高些。”
一系列惠农政策,为种粮农民稳住预期。各地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经营上,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艾岗乡,6万亩冬小麦上了政策性保险。“每亩晚播冬小麦只需缴保险费7.6元,可保障亩产800斤的收入。”潘南村党支部书记樊五平说,一旦遭遇中小灾害,保险公司可视情况每亩理赔100—200元的损失。
河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河南优化农险政策,适当延长春季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截止日期,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保。截至目前,全省已承保小麦完全成本保险4312.4万亩、保费规模16.5亿元,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31亿元。此外,河南还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豫南等地开展病害统防统治。
在全国层面,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将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稳定粮食生产,需要加强抵御农业自然风险的能力。
“‘望天田’变成了‘稳产田’,奥秘就是这台农机。”刘兴杰指着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自豪地说。“农机实现了降渍、播种、施肥、开沟一体作业,排水整田不在话下。”
刘录祥建议,一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农业应急技术服务机制,建立稳定的农业灾情专家团队,与种植农户开展联动联防。另一方面,要提前出台保障措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服务。多措并举,织密防范网,为夏粮丰收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