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1亿亩耐盐碱水稻将使粮食年产量增加300亿公斤

  • 2022-04-06 11:18
  • 湖南日报

盐碱地水分条件差,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

耐盐水稻是贫瘠土地上硕果累累的果实。

3月31日,湖南国家耐盐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挂牌仪式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

仪式进行中,一场春雨如期而至。在最佳育种季节,科研人员充满期待,从——年到2030年,中国将有1亿亩耐盐碱水稻,通过雨中拔节生长,增加水稻产量300亿斤。

培育高产、优质、广适的主要新品种。

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每年需要增加粮食产量7亿吨。

如何满足粮食增产的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白告诉记者,中国约有3.4亿亩盐碱地,具备种植水稻的基本条件。“从长期历史发展来看,盐碱地利用潜力很大。”

2021年3月,科技部批准湖南省政府支持建设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主体的耐盐水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这是中国农业领域首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通过杂交水稻的育种优势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与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融合,打造适合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好品种、好方法”配套技术体系,培育高产、优质、广适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构建不同盐碱生态区耐盐碱水稻高产高效推广模式。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唐文邦介绍,该中心由湖南省政府统筹,湖南主要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海南、广东、山东、江苏、黑龙江、新疆等省(自治区)参与建设,主要开展耐盐水稻的试验、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这才是真正的地下储粮方式和技术。”唐文邦表示,下一步,国家耐盐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将加快长沙种业研发中心等平台和基地的建设。d中心和海南省崖州湾108亩核心基地,不断加大耐盐水稻产业化推广力度,力争在8-10年内实现发展1亿亩耐盐水稻、亩产300公斤以上、每年增加粮食300亿公斤的目标,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湖南水稻研究者执着的梦想

“我认为,中国种植1亿亩耐盐水稻的目标将大有可为!”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的梦想。

2020年9月27日,在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会场上,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连线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盐碱地水稻测产过程,并公布了测产结果,祝贺兴安盟耐盐碱水稻丰收。

当天,根据测产评估,该示范片耐盐碱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33.95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耐盐碱水稻在pH值8.8至9.2、盐度5至6的土地上取得了可喜的产量。

“我们国家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领先世界,利用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抗盐碱应该是大有可为的,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认为,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不仅可以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而且

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要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从主要治理盐碱地向适应农作物转变,选择更多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

随着国家耐盐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湖南挂牌,新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造福全世界人民,湖南科研人员正在和全国同行一起努力,超越他们!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