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春耕学校忙着振兴画卷

  • 2022-04-20 15:38
  • 人民网-青海频道

4月初,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大源村,农田里堆着一排排未开封的有机肥,范天德打算播种时全部施到地里。田德是大源村凤翔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他的合作社里,各种农机整装待发。

除了农机和化肥,春耕种子必不可少。“今年种子储备充足,新品种多,还有农资补贴。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西宁市湟源县种子站工作人员徐宁说,今年小麦、大麦、土豆等粮食作物种子收购量最高。有了机械化播种,春耕春播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湟水流域位于青海东部,是青藏高原主要农业区之一,青海省农业大县(区)湟中区、湟源县均位于此。与平原地区不同,这里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为抢抓春耕黄金期,青海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耕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从耕地保护、田间管理到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湟水谷一派繁忙景象,高原春耕的画卷第一次展开。

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大源村春耕场景。人民网刘摄

肥料免费发到手农户省钱更省心

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若瑶村,位于湟水河谷西端的日月山脚下。4月初,下箬窑村周围的山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村里新翻的土地冒着热气。村头的喇叭喊着“有机肥来了,大家都在村口排队领……”不一会儿,几辆满载有机肥的货车缓缓停在村口。“过去使用化肥,地里的土壤板结严重。用有机肥后,地里的土质更好了,肥力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若瑶村党支部书记刘启宽说。

西宁市湟源县日月村若尧村农民正在领取有机肥。人民网刘摄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地力水平。要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提高耕地质量,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是有效途径之一。然而,购买商业有机肥的高成本使农民感到困难。湟源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中心统筹安排,多方筹集资金,向全县农民免费发放有机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了免费有机肥,我们又省钱又省心,政策轰轰烈烈!”刘启宽脸上写满了喜悦。

西宁市湟中区作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从2019年开始全面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病虫害,以达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有机肥的使用,提高了土壤肥力,害虫慢慢减少,收获的粮食味道也相当不错。另外,今年我们种了抗病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收成一定不错!”湟中区大源村凤翔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范天德说,当地农业部门不仅提供免费的有机蔬菜

面对困难,近两年来,湟中农机推广站积极与青海省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对农业机械进行研究、改进和升级,“无人‘覆膜’精密蚕豆播种机”就是合作成果之一。湟中农机推广站副站长马森算了一笔账:以前农民手工种植蚕豆,效率低,成本高,没有种植标准;现在无人点播机实现了种植和施肥同时完成,提高了效率和土地利用率,节省了人力,还能增加农民利润5%左右。

可实现播种、施肥、地膜覆盖一次性作业的无人化“地膜蚕豆精密播种机”正在工作。人民网刘摄

不仅如此,在蚕豆的保护和收获方面,渝中区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可以实现无人机飞防病虫害和蚕豆联合收获。“以前收割的时候,一台拖拉机要接水果,后面还要50个人。现在一台收割机全搞定了!”之后,梅森拿起卷尺,跟着“覆膜精密蚕豆播种机”测量宽度。“我们有能力做好蚕豆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打通蚕豆生产机械化最后一公里。”梅森对做大做强“湟中蚕豆”这个品牌充满信心。

全程实现机械化提质增效还省力

西宁市湟源县沈重乡兴泉村土壤肥沃,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但是,过去当地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并不大。如前所述,湟源金荷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翔3354感叹道。由于缺乏仓储设施,兴泉村的农民只能将当天收获的庄稼交给菜贩子出售。“更多

出来一道环节,被压价不说,还没法打出自己的品牌。”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乘着政策的东风,郭祥的合作社在星泉村建造了8间功能齐全的仓库,农户耕种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这8间仓库可以放1000吨货,制冷机一开,胡萝卜可以存一个月左右。农户们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错峰选择合适的收购价,也能自己走市场。”郭祥合作社的冷链保鲜仓库共投资129万元,三分之一的资金由政府补贴,他笑得合不拢嘴:“没有补贴,这仓库还真建不起来。多亏了政府!多亏了好政策!”

走进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的温室大棚,暖意盎然,果蔬飘香。2014年来,玉拉村党支部依托玉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村民们不分农忙与农闲季节,几乎天天都在温室里忙活。如今,玉拉村借助温室大棚与农技农艺指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初具规模。去年冬天,到当地参与农产品采摘活动的市民达到8000多人次,一个大棚产值达到6万多元。

正在温室大棚里忙碌的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村民。人民网刘沛然摄

“刚开始市场上对有些品种不认可,卖不上好价钱。”作为村里温室大棚承包大户,李峻直言发展并非坦途。“多亏了湟中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农艺师长期驻村给我们指导,还帮我们改造大棚,出了不少力。”

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手段之一。李峻看着大棚里新引进的吊瓜笑着说:“现在大家伙都不愿意休息,都想抓住高峰期多挣钱。5月份瓜就熟了,我们得再加把劲。”

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4月的高原田间一片生机勃勃,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在高原大地悄然铺开。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