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让乡村振兴“畜”旺起来

  • 2022-07-12 11:36
  • 云南网-楚雄日报

作为搬迁村,搬迁群众如何实现“留下来、发展起来、富起来”的目标?经过10年的探索,姚安光禄镇草海一村在产业致富的道路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华丽转型。

走进草海一村,很多农民干脆在院子里进行紧凑、高密度的养殖,特点是“舍饲、饲养”。10年来,该村肉牛养殖规模从搬迁时的2头扩大到1246头。2021年出栏肉牛460头,产值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4000元。肉牛养殖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近年来,姚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创建“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示范县,着力提高肉牛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抓住繁荣产业这个“牛鼻子”,抓好乡村振兴。

为加快创建“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示范县,姚安出台了创建“一村一品”专业村加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肉牛产业“九条”等配套措施,加大了奖励和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000万元用于肉牛品种改良、牛舍建设、贷款贴息、奶牛增量养殖等支持,激发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姚安在打好政策“组合拳”的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创新养殖模式。“村党组织自收自支、政府租赁、整村推进绿色养殖、龙头企业农户、养殖规模合作社”五种养殖模式应运而生,实现了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减负增盈、群众增收、绿色养殖的双赢。在科技帮扶方面,姚安围绕“育、饲、管、防”四个环节,推广应用肉牛养殖适宜技术,稳步提高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此外,姚安在全省率先推出“乡村振兴金牛贷”、“乡村振兴产业贷”等专项贷款产品,拓宽县域肉牛养殖户和企业融资渠道,实现肉牛产业发展免抵押、免担保贷款,建立政府与银行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政府增信的方式,为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注入金融“活水”。

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科技帮扶、资金护航,姚安肉牛产业逐步发展壮大。2021年,姚安共有肉牛专业养殖村7个,专业合作社17个,10头以上养殖户814户,100头以上养殖户10户,1000头以上养殖户1户,存栏肉牛5.6万头,存栏肉牛17万头。全县肉牛产业整体推进,稳步发展,不断提高。

姚安肉牛产业的发展只是泉州肉牛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培育肉牛产业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任务,肉牛养殖规模实现了突破性增长,成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2021年底,全州存栏牛69.12万头,存栏牛23.28万头,居全省第五位。年出栏1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122个,楚雄银兴牧业出栏2364头,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场。全州正在把肉牛业作为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的重要产业来培育。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