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宁河“巨米”高1.5米

  • 2022-08-03 11:34
  • 天津日报

盛夏,宁河区东吉坨镇白村东南的一大片绿色稻田里,有一片水稻长得特别高。“那是今年我们村种的网络名人‘巨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海涛指着那片水稻说。

记者跟随郑海涛来到“巨型水稻”田,只见清澈的河水欢快地流入稻田,一簇簇水稻正在生长。弯下腰仔细看。稻秆粗如筷子,再看稻叶,宽如芦苇叶。微风吹来,稻田绿波荡漾,白鹭在稻田中翱翔,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你看,‘巨米’都快到我肩膀了,一米半高!”郑海涛站在“巨稻”地里笑着说:“离立秋还有几天。水稻已经进入拔节抽穗期,“巨稻”长到1.8米-2米高将没有问题。袁隆平院士的江下乘凉梦一定会成为现实!”

东白村是传统水稻种植之乡,但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部分地块种植的水稻亩产量并不高。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今年5月20日,袁隆平院士团队带来了“巨稻”,在东白村种植,面积100亩。

郑海涛介绍,大家关注的“巨稻”最大的优势是耐盐碱,产量高。亩产可达800多斤,比盐碱地种植的其他品种高出20%以上,让村民充满期待。

「巨稻」高产的秘诀在哪里?

据郑海涛介绍,根据试种,“巨稻”的根系很深,可以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从而保证水稻长得更壮,不需要太多肥料。此外,该品种耐盐碱、耐高温,特别抗病虫害。由于稻秆粗壮高大,生产出来的稻穗比普通水稻大,所以能高产。

宁河区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李雪燕补充道:“巨稻”长到1.8m-2m,稻田空间变大,可以养蟹、虾、鱼等。在稻田里长得更好。还可以在稻田里养鸭,做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既给乡村旅游增添了新乐趣,又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倒伏是水稻最忌讳的,但水稻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1.8米-2米高的“巨米”是如何抵御强风而不倒下的?

郑海涛解释说,“巨稻”根系深厚,韧性极佳,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可以抵御6-7级大风,因此无需担心倒伏。

为帮助“巨稻”成功,宁河区专门安排合作社使用无人机对稻田进行绿色防控作业,还疏浚河道,开辟水源,保证稻田灌溉需求。

为配合“巨稻”开展乡村旅游,东白村稻田周边多条土路正在拓宽硬化;两台挖掘机正在疏浚河道。“我们计划修建一条木栈道,从公路直接通往巨型稻田,方便游客打卡。”郑海涛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