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田”变“冬忙田” 生态经济“双丰收”

  • 2022-10-25 11:28
  • 东方城乡报

位于浦东新区宣桥镇张家桥村的生飞农场内,一排排水稻秸秆被工人铺成一条高约40厘米、宽约80厘米的长垛,工人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正在用稻秸秆种植大球盖菇(如图)。

大球盖菇俗称赤松茸、褐松茸,本地人也称它为“上海松茸”。近年来,食用菌“新秀”大球盖菇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有“素中之荤”的美称。大球盖菇对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极强,能消耗大量水稻秸秆、木屑、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

大球盖菇的播种时间一般为9月初至11月中旬。冬季稻田栽培大球盖菇能大量消耗稻秸秆,栽培1亩大球盖菇能消耗15亩左右水稻秸秆,菌渣还富含有机质和活性成分,还田后还可改良土壤生态环境,以此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记者了解到,生飞农场是浦东第一家尝试稻田露地种植大球盖菇的农场。

“大球盖菇环境适应性强,抗杂菌能力强,露天就可以种植,增加收入的同时,出菇后的菌渣还田还有利于提升来年大米的品质,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种植大球盖菇的原因。”生飞农场负责人黄生飞介绍。

据悉,大球盖菇相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上海能够实现露地栽培和林下种植,在充分利用冬季闲置水稻田和林下空间增加农产品供应的同时,还能为开展休闲农业增添新的元素。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