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日《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 2020-09-01 10:16
- 人民网-人民日报
河南省灵宝市武穆镇农田可降解塑料薄膜(今年5月拍摄)。薛俊社(人民的视野)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天水村瓜农为哈密瓜苗喷洒营养液(摄于今年5月)。新华社记者姚剑锋照片
核心阅读
农用薄膜的不合理使用和管理将导致资源浪费和白色污染。
从9月1日起,将实施由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等四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农用薄膜管理办法》,规范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和监管。同时,在一些试点地区和回收率高的地区,农膜回收的良性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刘德泰像翻山包一样爬上薄膜堆,拿起一个大篷布,开始烘干回收的废地膜。
这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大莲镇石沟村的废旧农膜回收站。自2011年以来,村民刘德泰(音)一直在从地里捡拾废弃的农膜,并出售它们来赚钱。“2014年,村里建了一个农膜回收站,所以我不用再到处跑了。”。
近年来,中国深入开展了以西北地区为重点的农膜回收工作,建成了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今年9月1日起,由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农膜管理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农用薄膜在我国应用广泛,但管理不当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刘德泰所在的回收站是大莲镇唯一的回收站,辐射周边20多个村庄。在这里,农民可以用6公斤旧地膜换1公斤新地膜。这些新地膜由榆中县农业和农村局购买,并免费提供给农民。这项措施提高了农民参与旧塑料薄膜回收的积极性,也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收集完旧地膜后,刘德泰会打电话给厂家把它拿走。“一吨可以卖120元,今年已经卖了200多吨。”。这些旧地膜最终被运到兰州金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公司将回收的废弃农膜加工成塑料容器等三大类60多种产品,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们独立开发了高强度可回收地膜。通过对塑化工艺设备的改进,该薄膜可在自然环境中使用2年以上;通过对膜表面进行光化学处理,回收后的杂质含量有效控制在30%以内,保证了再利用的价值。”金地公司总经理金新海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严说,农用薄膜,包括棚膜和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蔬菜、棉花、玉米、花生等的种植过程中。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率高,效果明显。在我国,农膜的使用量大,应用范围广,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保证农产品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农用薄膜消费量为246.5万吨,其中塑料薄膜140.4万吨,覆盖面积2.66亿亩。在新疆、山东、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四川、河北、湖南等九省,农膜覆盖面积超过1000万亩。
然而,如果农膜管理不当,其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严介绍说,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吸湿性和渗透性,进而影响作物的出苗,造成易
近年来,中国深入开展农膜回收工作,以西北地区为重点,建设了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推进了加厚塑料薄膜的应用、专业化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建立了企业实体上交、专业化组织回收、加工企业回收、以旧换新等多种回收机制。目前,我国农膜回收率已达80%,重点地区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其中,甘肃农膜回收率达到81.72%,新疆也初步建立了农膜全程监管模式和体系。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希元表示,目前,中国已建立了500个国家地膜残留监测点,并推动省级监测点建立和完善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网络。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成立农膜回收专家指导小组,推动残膜回收设备和回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生物降解地膜的试验将不断改进相关材料和工艺
"回收一吨半,共计1500元."在浙江省衢州市曲江区莲花镇严武良的家庭农场,东风粮油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如期上门,清点并称好废地膜,记录在册,装袋装袋,将1500元的回收款交给严武良。截至目前,闫武良已售出3.5吨废塑料薄膜。
自2019年起,曲江区开始推广废塑料薄膜的回收和处理。曲江区农业和农村局与回收企业签订了回收合同,在全区设立了66个回收点,建立了由区财政局担保的废塑料薄膜回收账户和回收点配送账户,逐步形成了农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去年,曲江区生产的大棚膜和菌棒膜全部被回收企业回收,全区回收废塑料薄膜55.4吨,回收率为96.1%。
据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浙江省各地积极推进废弃农膜的分类回收,通过市场机制对具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废弃棚膜和菌棒膜进行回收和再加工,无利用价值的废弃地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去年,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90.7%,其中废棚膜和菌棒膜基本得到充分利用。
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杭平镇四平村,葛一家的蔬菜基地甚至省去了塑料薄膜回收。原来,从去年开始,葛就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这些地膜在60天后逐渐降解,最后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和生物量,这些物质不需要回收。”
“去年,杭平镇探索了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像这种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薄膜,县分配试点资金,并首次在一些基地进行试点。”杭平镇农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小佩说:“目前,效果还不错,我们打算加大推广力度。”
对此,闫表示,近年来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发展势头良好,其应用规模已达到10多万亩。未来有必要通过对材料、工艺和应用模式的研究,突破生物降解塑料薄膜产品研发和应用中的一些瓶颈,实现聚乙烯塑料薄膜替代部分农作物。
全程连锁监督管理,涵盖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
近年来,我国农膜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难。
严分析说:第一,——很难回收。地膜薄且强度低,容易老化和破裂。机械
“《管理办法》最突出的特点是遵循全程监管的管理思路,构建覆盖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的监管体系。”廖希元介绍,为便于农膜产品的追溯和市场监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在相关环节的行为,并要求各主体建立交货、销售和使用记录。
在回收利用方面,《管理办法》规定,用户应在使用寿命结束前,将无法生物降解的农膜废弃物在田间捡起,交给回收网点或回收工人,不得随意处置、掩埋或焚烧;生产者、销售者、回收网点、废农膜回收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农膜回收体系,促进废农膜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为鼓励各方参与农膜回收,《管理办法》提出鼓励研发,推广农膜回收技术和机械,支持废旧农膜回收企业按规定享受土地、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
严说,近年来,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已逐步制定和颁布。「推广回收塑胶薄膜,关键是要厘清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一个机制,让塑胶薄膜产业链中的相关人士分担塑胶薄膜生产者的有限责任。同时,加快残膜回收机械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研发,促进塑料薄膜的回收和再利用。”
廖希元表示,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源头准入管理,大力推广标准塑料薄膜,试点建立农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不断提高农膜回收水平。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