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边丹村工业、生态与文化

  • 2020-10-27 16:10
  • 人民网-人民日报

秋天,边丹村的桑园依然绿意盎然。这里种植的是杂交新品种“凤池桑”,叶片大,生长快,一年可收获4-6茬。“一个温室净收入一万!”66岁的养蚕经理王春阳说。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边丹村,曾是一个经济薄弱村。“2016年,全村94户,低收入家庭365户。平均每五六户就有一户是穷人,很多人去了外地。”村党支部书记范介绍说。

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两个村委会的成员来村里做客,成为有钱有才华的人,请他们出主意,集资,带项目。

扁担村有养蚕的传统,但不是一家一户经营的规模。时任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的王继干,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与家乡配对,达成合作。2018年,县镇两级启动了300万元的产业致富基金,加上500万元的社会资本,村里开始实施蚕桑产业园项目,还成立了合作社,大户带头,吸引有经验的农民参与。

“以前不仅辛苦,而且效率低下;现在大规模生产,省力高效。”王春阳算了一笔账:工业园区每年6个月可以养4到6批蚕,每个蚕棚一次可以养12万只幼蚕,蚕茧产量可达200公斤,销售额近万元。除了土地出让的租金,每年还有2万元的职工收入。

两年来,该村先后开发了种植1200亩栝楼、养殖200亩桃蟹等高效农业项目。仅养蚕一项,附近就有120多人就业,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2019年,边丹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5.2万元。

走在边丹村,边丹河清澈干净,风景优美。然而,三年前,那里有成堆的垃圾和污水。

“家家户户都在搞农业,河塘沟里垃圾很多,屋前环境差。”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学良表示,必须解决家禽散养造成的污染,以改善环境。

2017年,村里的党员干部采取行动,说服村民从散养改为圈养,并拆除了公共场所修建的畜禽舍。“你做这个多少年了,为什么不是现在?”村民王在屋外的排水沟里养了100只鸭子和十几只鹅。每当村干部来劝她,她都不肯配合。

刘学良还记得,她一个人下雨天来了10次门,最后自己掏钱把王养的家禽全部买了下来,介绍她到养蚕场和瓜蒌工业园打零工。王深受感动,不仅积极配合,还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何美化房子前后的环境?七个村干部带头拆旧换新,粉刷保洁,打造了一个“样板房”,村里60多名党员参观后也这么做了,最终在全村推广开来。短短一年,美丽的庭院诞生了,边丹村焕然一新。

2018年,边丹村被批准为江苏省第三批特色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乡村旅游变得火热,钓鱼和农家乐项目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0万人。

高沟镇党委书记姜说,党员干部真正为村民服务,村民们开始对村务公开充满热情。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