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细致完善的——无障碍服务

  • 2021-10-29 11:01
  • 新华网

作为“遇见北京”系列赛中唯一的残疾人体育赛事,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展现了东道主对如何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的人文关怀。“残奥会本身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一个人文符号,展现了一个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和帮助。”北京奥组委残奥会部主任杨金奎说。

无障碍服务尽善尽美

“艾斯库伯”场馆及基础设施副经理齐介绍,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团队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对场馆外各类出入口、电梯、轮椅坡道、更衣室、卫生间等进行了升级改造。

除了运动员和裁判员专用坡道外,组委会还为媒体看台设置了坡道,方便残疾记者参与报道。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在调研后表示,“艾斯库伯”体育场内的坡道设计轻盈美观,展现了中国风格,让所有运动员都获得了良好的体验。

杨金奎介绍了一个细节:“冰道旁边的挡板是海绵。如果运动员不去那里(冰出口),他们也可以从侧面去。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无障碍。”

场馆的无障碍服务还包括无障碍道路、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更衣室、低层服务台、语音提示系统、无障碍标识系统等。

“现在所有客户群的体验都很好。”杨金奎说,“所有的无障碍服务都是完美的。”

食宿精致细节到位

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92人入住中国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从10月17日开始,他们在这里生活和训练,直到10月31日。

据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徐红珍介绍,在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竞赛理念下,管理中心两次邀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施工队还乘坐轮椅进行各种测试。

在餐饮方面,无论是食品采购、储存,还是后期留样,每一批为运动员准备的食材都经过了病毒和兴奋剂检测。管理中心特别邀请资深厨师为有需要的运动员烹饪并提供个性化膳食。管理中心还专门准备了酒精加热锅,让运动员随时都能吃到热腾腾的美味饭菜。

考虑到天气变化,每个房间准备了两张床上用品、电暖器和马桶座圈,并在家用洗衣机和烘干机上贴上了英文标签。为了照顾花粉过敏等既往过敏史的运动员,管理中心特意在室内安装了空气净化器。

医疗保障全面细致

医疗队研究了4月冬奥会伤病情况,充分了解了历届冬残奥会的大数据统计,形成了医疗保障方案。

场馆内团队由北京清华长庚纪念医院组成,共出动医护人员39人,其中部分人员为经验丰富的奥运工作人员。考虑到轮椅冰壶项目的特殊性,团队覆盖急诊科、综合科、骨科、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呼吸科、心血管科成员,帮助运动员解决运动损伤、下肢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

另一方面,999急救中心24小时向袖手旁观派出19人和3辆救护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接收环内伤病人员,环外伤病人员可就近就诊306医院。

场馆医疗官吴胜介绍,医疗保障有四个无障碍原则:无障碍理念、无障碍信息、无障碍硬件设施、无障碍服务。为了让概念无障碍,“医疗团队成员在赛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体验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吴胜说:“连我们都需要知道残疾人厕所是怎么用的,门是向内开还是向外开。”

让无障碍走近更多人

谈及残疾人体育对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帮助,杨金奎说:“2008年,我们实现了一个很大的飞跃,特别是北京,公共设施和场馆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冬季残奥会,我们组委会成立的时候就发布了无障碍指南,国际残奥委会也融入了我们的国家标准。”

“比如普通电梯可以大也可以小,但无障碍电梯要宽1米,深2米,既能供残疾人使用,又能满足老人、妇女、儿童甚至一些急诊患者的需求。”杨金奎透露,北京对27.9万个点位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包括公厕、人行横道、立交桥等公共设施,“力度相当大”。

杨金奎介绍,冬奥组委成立之初就规定了“一岗双责”,要求以同样的态度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负责。参加过冬奥会的裁判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将继续参加冬残奥会。很多人要连续工作50多天,对他们来说是双重考验。“前半部分还没准备好,恐怕后半部分就要成为炖锅了。我们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不同的运营方案,这就是我说的要做到平等。我们不仅要为这项活动服务,还要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帮助残疾人融入大家庭。”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