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编织最美“冰丝带”

  • 2021-11-08 11:06
  • 新京报

国家速滑馆业务主管和场馆运行团队场馆运行架构。形象地说,这就像是在球场上方“拉伸”一个巨大的羽毛球拍,但这个“球拍”不是树脂纤维做的,而是用钢缆编织而成的,我们称之为“编织天幕”。与传统结构相比,该方法可节约钢材四分之三,工期可大大缩短。

“织篷”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索网的材质。“织天幕”施工需要高钒密闭电缆,但能生产这种材料的工厂主要是在半空中将表面抬高一厘米到一厘米,然后用“机器人”完成电缆的张紧。技术人员紧张地盯着传感器反馈的数据,每一次提升和拉伸都触动了现场人员的心。

2019年3月,“天幕”编织成功,中国自主设计的钢索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制造的电力改变了钢缆只能进口的局面。望着高高的织篷,我不禁感叹,没有我们中国人够不到的天空。

心中有“冰丝带”的建设者站在领奖台上。

新京报:工作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刘:如果说“织篷”是速滑馆的“天”,那么“冰丝带”的冰就是速滑馆的“地”。

在国际上,冰场普遍采用氟利昂制冷剂,但我们团队始终坚持“绿色奥运”理念,本着世界一流的精神,选择了建筑史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有了这项技术,碳排放几乎为零,相当于每年减少3900辆汽车的碳排放,或者种植120多万棵树。

听到这些数字令人兴奋。但是做起来不那么容易。由于二氧化碳制冷剂的酸性,制冷盘管必须选择耐腐蚀性能更好的不锈钢管。这根管子的壁厚只有2mm,相当于4张A4纸的厚度。钢管的水平间距只有10厘米。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建造是非常困难的。14名高级技师反复钻孔,寻找最佳焊接角度。

施工的时候,是八月,北京的桑拿日,人都热了,师傅们却手里拿着焊枪和护目镜蹲了好几个小时。他们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湿,汗水滴在地上,与焊花相撞时发出咝咝声。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累,大家只有一个想法,我们一定不能耽误工期。他们说,能够参加奥运会是一生的骄傲,值得付出痛苦。

新京报:“冰丝带”创造了什么“中国奇迹”?

刘:冰板用的制冷盘管有120多公里长,相当于北京到雄安的距离。根据设计标准,盘管的水平误差为10毫米。经检测,我司盘管水平误差均在3mm以内,远高于设计要求,8500多道焊缝一次合格率超过99%。现在,国家速滑博物馆制作了亚洲最大的全冰面。值得一提的是,冰面还可以实现分区域制冷,可以满足2000人赛后同时进行所有冰上项目。

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一系列的冰上测试活动,这就是我们的模拟测试。在体育场,白色的溜冰场散发着微微的寒意,但在看台上,我的手在出汗。听到发令枪的声音,运动员们互相追逐,冰鞋在冰上留下了美丽的划痕。听着运动员们满意地用“行话”形容冰面“非常适合步行”,我们特别自豪。领奖台上的运动员们正在享受着他们的辉煌时刻,在我心中,也有“冰丝带”的建设者站在领奖台上。我们的奖牌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和“中国经验”。我们用“中国计划”编织新时代中国人的英雄主义。

新京报:你对这份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我在研究生毕业前实习,就参加过冬奥会和国家速滑博物馆。这个场地是我开始工作的地方。我在这里努力过,对“冰丝带”有着真挚的感情。如今,激情四射的“冰丝带”正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奥运健儿的到来。我希望奥运会运动员能在这里取得好成绩。我们期待在冬奥会“冰丝带”的冰面上,见证奥运会的辉煌,见证场馆建设者的荣耀。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