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 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 2022-03-07 11:21
  • 新京报

在后冬奥会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应该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意识,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标准。

北京残奥会正在举行各种比赛。在为雪上运动员加油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了本届冬残奥会的一些特殊照顾措施。例如,极少数残疾人因脊髓功能障碍而出现体温功能异常。对此,有关方面提供诊断书等材料,保证其正常参赛。比如允许少数不能戴口罩的人戴防护面罩,视障人士也可以携带导盲犬。

这些细微的服务充分体现了北京冬残奥会的人文关怀。其实这些措施只是一个缩影。以冬残奥会为契机,北京乃至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在大踏步前进。以冬残奥会场馆为例,冬奥会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无障碍改造:国家游泳中心看台的无障碍座椅和卫生间增加了一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车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小车式缆车可供带滑雪板的下肢残疾运动员使用。在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建造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这些深思熟虑的设计获得了很多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场馆的无障碍改造将永久保留,这意味着这些场馆也将在赛后向残疾人开放。残疾人的体育权利不仅在职业队伍中需要,也只存在于比赛中。这些场馆很好地展示了如何让体育进入普通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因此,目前正在编制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中国方案》将对冬奥会和残奥会场馆无障碍建设成果进行总结和展示,并作为冬奥会遗产,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示范。

事实上,冬残奥会的举办将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北京市开展的“2019-2021年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围绕重点区域累计整治点33.6万个,首都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及相关服务保障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张家口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也是显著的。

可以看出,一届残奥会对无障碍环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借此机会,我们也应该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甚至是未来城乡建设规划的“前提条件”。

让残疾人更加自由、安全、体面地进入日常生活,这也应该成为人类社会运行的思维背景。因此,期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能为无障碍建设提供中国解决方案,还能极大提升关爱残疾人的人文环境,让我们携手“我们的15%”去追逐梦想。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